领先英特尔 高通发布首款7纳米PC平台8cx

PChome | 编辑: 潘玮哲 2018-12-07 11:00:00原创

高通开启了移动计算的新篇章,率先发布7纳米工艺的PC处理器。并通过提供始终连接、始终在线、低功耗、高续航等特性,有望撼动英特尔在轻薄本、超极本领域的市场份额。

在个人电脑领域,英特尔和AMD一直是无可匹敌的处理器制造商。随着IBM、Cyrix,IDT,VIA等处理器制造商陨落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消费者在购买笔记本电脑时只有I或A两个平台可以选择。而今天高通再次撼动了传统移动处理器格局,这是继骁龙835、850 PC平台之后的又一次产品升级,骁龙8cx是全球首款7纳米工艺的PC平台,也是首款支持始终连接4G/5G网络的PC平台。骁龙8cx有望在细分市场打破I\A垄断的格局,预计2019年消费者就可以购买到搭载骁龙8cx平台的笔记本电脑了。

骁龙8cx平台是基于骁龙855平台延伸而来,具备骁龙855平台的大部分特性,但在细节上又专为PC平台进行了特别设计。骁龙8cx对标的是英特尔与AMD的低功耗处理器,例如英特尔的Y、U系列。相比之下,骁龙8cx拥有以下领先:

 

骁龙8cx尺寸对比一元硬币

·7纳米工艺制程:目前英特尔与AMD还停留在14/12纳米工艺制程,更先进的制程可以带来更好的能耗表现。

·更高的集成度:8cx是一个SOC系统,它集成了CPU\GPU\DSP\ISP\Modem\WiFi\蓝牙\IO\安全芯片等。这意味着笔记本电脑无需再单独配备相关的模块,主板面积因此缩小。由此可以配备更大容量的电池,更轻、更多元化的产品设计。

·更快的充电速度:8cx支持高通Quick Charge 4+快速充电,效率要比PD协议高。

相比于昨天推出的骁龙855来说,骁龙8cx配备了高通史上最强的CPU与GPU。CPU方面配备了Kryo 495,这是一个八核心处理器,采用四大+四小的架构,值得一提的是它配备了10MB的缓存。在多任务处理方面要比之前的835、850要好很多。

GPU方面采用了Adreno 680,显存位宽升级到128bit,支持硬解H.265、双4K HDR显示输出等特性。

拓展接口方面,骁龙8cx原生支持第二代Type-C USB 3.1和第三代PCI-E接口,用户可以同时连接两台4K HDR显示器。

连接方面,骁龙8cx内置了高通X24调制解调器,提供目前全球最快的2Gbps下行速率。可以像手机一样始终与互联网连接,而非其他产品需要接外置网卡或拨号。另外如果笔记本厂商有需求,还可以增加一个X50调制解调器从而支持5G网络。

三屏显示(两个大屏均为4K HDR)

其他特色方面,骁龙8cx集成了Aqstic和aptX HD两项技术,这让笔记本电脑在音质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二者结合还具备高蓝牙和WiFi传输、高精度响应的语音激活与波束成形技术,提供多麦克风远场拾音、回音消除、噪声抑制和语音“打断”功能,在吵闹、嘈杂或者远离设备的环境中能提供更高的可用度。

高通高级副总裁兼移动业务总经理Alex Katouzian表示:“我们秉承将性能和续航结合的设计理念,将7纳米的移动创新拓展至PC领域,用智能手机的功能特性来变革计算体验。作为迄今为止最快的骁龙平台,骁龙8cx将支持我们的客户在轻薄、无风扇的全新设计中,为消费者和企业用户提供具备多天电池续航和数千兆比特连接的强大计算体验。”

骁龙8cx对比7W TDP的竞品

总体来说,骁龙本的目标用户群体是非性能型用户,他们需要更好的移动性、续航时间和网络连接,也需要随时随地接入网络。此前这类用户选择的是轻薄本或者超极本搭配手机热点、公共WiFi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是办公、轻娱乐、社交、学习等。现在他们使用的多数是英特尔的低电压或超低电压产品,但这类产品要么售价过高,要么整机续航时间不佳、发热表现严重。

而高通正在重新定义下一个时代的轻薄产品,骁龙本具有轻薄、无风扇、始终在线、始终连接的特性。对比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产品,在相同7W TDP环境下,8cx的能耗比要比英特尔的产品好很多。而在兼容性方面,除了官方支持Windows 10企业版外,还引入了大量像赛门铁克、思科、VMware、McAfee等厂商为8cx特别优化,比如火狐浏览器就已经适配了骁龙PC平台,每一个标签页可独立调用处理器核心,多任务效果显著。由此来看,对标英特尔平台的同重量轻薄本,骁龙本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此前三星和联想都推出了始终在线、始终连接的笔记本电脑——Galaxy Book 2和Yoga C630。二者均采用骁龙850平台,并在各类评选中频频获奖。或许也是正因850推出时间不久,8cx的上市时间就有点晚了。高通方面表示骁龙8cx计算平台现已向客户出样,搭载该平台的商用设备预计将在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出货。总之,英特尔该醒醒了,继续挤牙膏的结局就是未来轻薄产品很可能变成“Snapdragon Inside”,而笔者认为这件事情发生将是大概率事件。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