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钛金属中框等材质升级仍然吸引一部分用户,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手机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是否能够提供更多有用的功能和体验。
2023年9月13日凌晨,苹果发布了万众期待的iPhone 15系列手机,尽管对比上代产品,该产品的外观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却采用了全新的钛金属作为中框。
要知道,自iPhone 5采用铝合金材质中框以来,苹果已经有十几年没有更新过中框的金属材质,因此,iPhone 15系列手机采用钛金属作为中框,意义重大。
不可否认的是,苹果希望借钛金属提高iPhone 15 Pro系列产品的溢价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现有的不锈钢和铝合金,钛金属也确实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可以带来差异化的体验。由此来看,苹果或许将带领智能手机行业进入全新的钛金属时代。
手机中框进化主线:从塑料到不锈钢,再到铝合金
与目前智能手机大多采用金属中框不同,早在功能机时代,其实大部分手机采用的都是塑料材质的机身。
比如,二十几年前,诺基亚推出的7110、8210、8310等手机,均采用塑料后壳。更有甚者,诺基亚还充分挖掘塑料机身的特点,推出诸多彩色机身,吸引消费者选购。
直到iPhone问世,手机中框的材质才开始朝着金属进化,这一方面是因为智能手机厂商们希望提高智能手机的溢价能力,一方面,也是因为金属中框可以给正面的一大块屏幕提供更强的保护力。
虽然iPhone 4问世之后,金属中框已经成为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但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机金属中框的材质并没有从一而终,而是先采用不锈钢,而后再采用铝合金。
比如,2014年,小米推出的小米4最大的卖点,就是“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边框采用材质奥氏体304不锈钢,经历了严格复杂的锻压成型工艺,历经8次CNC数控机床的加工。
之所以最初智能手机纷纷选择不锈钢作为手机的中框,主要是因为不锈钢产业已经发展数年,加工成本较低,并且该材质有比较好的耐蚀性、防锈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锈钢也存在较重和不耐划的缺点。由于智能手机的寿命动辄数年,因此,智能手机厂商们急需探索更轻、更坚固的金属材质。正在此时,铝合金进入了智能手机厂商的视线。对比小米4和iPhone 6的尺寸和重量可以发现,在屏幕尺寸相似的背景下,采用铝合金的iPhone 6不光更薄,也更轻。
不过遗憾的是,铝合金虽然拥有较轻的优点,但在智能手机应用前期,其实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2012年9月问世的iPhone 5搭载了铝合金材质中框,但因铝合金硬度比较低,不耐划,出现了掉漆的现象。无独有偶,2014年9月问世的iPhone 6,因使用6000系列铝材制造,强度较低,也身陷“掰弯门”。
好在,随着智能手机厂商们逐渐探索出独特的配方,铝合金逐渐补足了硬度不够的短板。以iPhone 6S为例,其基于7000系列铝金属打造,强度比标准合金提升60%,密度达到不锈钢的三分之一,同时也可以保证非常轻巧。
二十年前钛金属就已应用于电子产品
虽然时至今日,铝合金已经成为大多数智能手机标配的中框材质,但前几年,为了提升高端产品的档次感,苹果又开始为Pro系列的iPhone引入了不锈钢中框,这也让其机身的重量变得更重。比如,iPhone 14 Pro Max的重量高达240g,堪称“索半斤”。
因此,苹果希望为智能手机的中框引入全新的材质,而具备重量轻、强度高、具金属光泽,耐湿氯气腐蚀等特点的钛金属成为了首选。事实上,很早以前,苹果就在自家的产品中应用钛金属。比如,早在2001年,苹果就发布了基于钛合金材质打造的PowerBook G4,该产品的A面、C面和D面都采用了钛金属材料。
无独有偶,2022年9月问世的Apple Watch Ultra也配备了钛金属表壳。对此,苹果在宣传语中宣称,Apple Watch Ultra的钛金属表壳“能巧妙平衡重量和坚固,更具出色抗腐蚀性。”
结合苹果的产品策略来看,其一直都倾向于将前沿技术应用于手表、笔记本等产品,等技术成熟后,再应用于王牌的iPhone产品之上。比如,2014 年,苹果在初代Apple Watch上第一次引入了Force Touch,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的力量进行相应的操作。随着Force Touch技术逐步成熟,2015年9月9日,苹果推出的iPhone 6s也支持3D Touch触控功能。
说回金属中框,随着Apple Watch Ultra逐步打开销路,iPhone的边框引入钛金属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事实上,采用钛金属后,iPhone的重量确实有所下降。以iPhone 15 Pro Max为例,其机身尺寸为159.9x76.7x8.25mm,重量为221g,比上代产品轻了19g。
苹果能否带领手机行业进入钛金属时代?
之所以此前苹果没有基于钛金属打造iPhone产品,或许是因为钛的提取、熔炼、机加工难度较大,相关产品的价格异常高昂。
调研机构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钛锭的生产成本约为同重钢锭的30倍、铝锭的6倍,从矿石到镁还原制取海绵钛的成本约为制取同重铁的20倍。目前,每吨工业纯钛的成本约为7.5~10美元/kg,而航空航天用钛合金的生产成本更是高达40美元/kg。
这也使得钛金属相关制品的价格异常高昂。在淘宝搜索钛金属杯子,可以发现一款名为“TAIC太可纯钛咖啡杯”的产品售价高达899元,远高于传统杯子。
其实早在2017年,诺基亚Vertu新品Vertu Ascent Ti就采用了钛金属,零售价高达81800元。尽管售价高昂,但Vertu Ascent Ti能问世还算幸运,其他想将钛金属引入智能手机行业的手机厂商甚至遭遇了灭顶之灾。此前,安卓之父安迪·鲁宾打造的Essential Phone之所以归于沉寂,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钛金属中框的加工难度太大,导致产能和成本都超出预期。
由此来看,iPhone 15 Pro系列“加量不加价”似乎已经足够良心。其中iPhone 15 Pro的售价和上代产品持平,起售价为7999元,iPhone 15 Pro则是砍掉了128GB,256GB版售价9999元。
考虑到iPhone曾引领诸多风潮,并且出货量往往以亿来计算,随着iPhone 15 Pro系列热销,其似乎可以盘活钛金属上游供应链,进而带动更多的安卓智能手机厂商入局钛金属赛道,推出钛金属手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创新和功能。华为Mate 60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它没有采用钛金属,但它在其他方面进行了创新,比如搭载了强大的麒麟芯片,拥有卓越的拍照性能、长续航以及快充能力,这些都是消费者更为关注的功能,也促使华为手机的年出货目标稳步攀升。中国证券报曾报道,华为已上调2023年手机出货量目标至4000万部,年初,华为的目标仅为3000万部。
所以,虽然钛金属中框等材质升级可以吸引一部分用户,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手机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是否能够提供更多有用的功能和体验。这或许才是手机制造商需要不断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