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技公司的AI大模型产品仅仅是一项云端的功能不同,对于智能手机厂商来说,AI大模型不仅仅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更可能引发消费者换机、行业重新排序,因此称得上是下一个时代的“洗牌之战”。
AI大模型的风在科技行业摇荡了一年,如今终于吹进了智能手机行业。
2023年11月1日举办的开发者大会上,vivo发布了自研通用AI大模型矩阵——蓝心大模型。据了解,蓝心大模型包含5款产品,全面覆盖各种使用场景。事实上,不止vivo,近期华为、荣耀、小米等智能手机厂商也都官宣或推出了自家的AI大模型产品,有的甚至已经把相关产品植入到了智能手机当中。
考虑到大模型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的工作、生活效率,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厂商加码相关技术,消费者对该功能的接受度逐渐走高,大模型或将成为决定智能手机销量的关键因素。
AI大模型之战,手机厂商集体晚了半年
由于大模型关乎下个时代,智能手机厂商纷纷加码该业务十分正常,但值得反思的是,相较科技公司,智能手机厂商布局大模型的时间晚了大约半年左右。
2023年初,随着ChatGPT爆火,众多科技公司纷纷推出大模型相关产品。比如,2023年3月16日,百度发布“文心一言”。一个月后,阿里也推出了“通义千问”。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已经发布了79个大模型,堪称“白模大战”。
可以发现,中国大部分大模型相关产品,都发布于2023年上半年。反观智能手机厂商,在上半年的大模型发布潮中,则显得异常冷静。
据PChome了解,手机行业中,最早发布大模型产品的厂商是华为,于2023年7月7日,推出了盘古大模型3.0。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发布之初,盘古大模型与华为手机的联系并不深,“不作诗,只做事”,聚焦政务、金融、制造等行业。
针对为何没有第一时间推出和智能手机联系紧密的大模型,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对外,“我们不会像OpenAI那样去做通用大模型。小米会积极拥抱它(大模型),也会思考如何去做它。我们有几个坚定的观点——未来谁拥有用户、谁拥有数据、谁拥有用户的使用场景,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里占据比较好的优势。”
显然,智能手机厂商们意识到了,虽然同属大模型赛道,但手机大模型与网页大模型有截然不同的使用场景,前者需要调取手机内的数据,如果完全用云计算提供服务,那么用户数据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因此,手机大模型还需要端侧具备一定的算力。
对此,荣耀CEO赵明就对外表示,“个体对于人工智能或者AI确实一些需求,但因为涉及数据隐私保护,信息需要一定程度的隔离,我们不可能把自己的存储内容、照片都共享给网络”。
上游算力成熟,手机厂商抢滩大模型
显而易见,智能手机厂商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推出AI大模型相关产品,或许并不是因为技术能力不过关,而是因为考虑到了消费者的隐私安全需求,需要等待上游供应链端侧算力技术成熟。
对此,赵明就表示,端侧大模型“处理能力越来越强,10亿参数没法用,那是个玩具,50亿、60亿、70亿,使用起来相当不错,未来可能100亿、200亿”。
2023年10月25日,高通发布了全新的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该产品的一大亮点,就是Hexagon NPU速度提升98%,能效也提升了40%,支持超过100亿个参数的模型。
无独有偶,11月6日,联发科发布的天玑9300旗舰5G生成式AI移动芯片的一大卖点,就是支持终端运行10亿、70亿、130亿、最高可达330亿参数的AI大语言模型,支持Android、Meta Llama 2、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百川智能百川大模型等前沿主流AI大模型。
可以说,正是因为高通、联发科等企业的旗舰移动平台可以提供充沛的本地算力,各大智能手机厂商的大模型产品才有了落地的可能。
全新的旗舰移动平台问世后,诸多手机厂商纷纷开始行动。骁龙峰会上,荣耀宣布荣耀Magic6系列将搭载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支持70亿参数的端侧AI大模型。无独有偶,2023年10月26日,小米发布搭载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小米手机时也宣布,AI大模型会引入小米澎湃OS以及小爱输入助手,支持AI创作文本,一键直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手机AI大模型对本地的算力要求较高,接下来或许只有搭载最新旗舰处理器的手机才能支持极致的AI大模型功能。PChome从联发科了解到,大语言模型对内存需求暴增,130亿参数大模型至少需要13GB内存,再加上6GB App保活、4GB安卓OS,16GB内存手机并不能运行该参数的大模型。
为了减轻智能手机的内存压力,天玑9300支持内存硬件压缩技术,可以将大模型的内存占用减少61%。但即便如此,也需要最低16GB内存的手机才能运行130亿参数大模型。
由于AI大模型对端侧算力以及内存的要求较高,这也意味着,老款智能手机接下来很难体验到相关功能。以小米澎湃OS为例,其首批仅适配小米14、MIX Fold2、MIX Fold2、小米13、Redmi K60五款产品,没有一款是老旗舰。
大模型落地,或将引发手机行业换机潮
老款智能手机难以体验到AI大模型相关功能,对消费者来说,固然是损失,但对于智能手机厂商来说,或许是一个新的机会。因为这可能会给日间萎靡的智能手机行业注入新的生机。
2017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完成下沉触达,再加上经济承压、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大部分消费者都已不再热衷于换机,智能手机市场的红利正逐渐消逝。IDC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2.86亿台,同比下跌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
在此背景下,诸多智能手机厂商都在积极探寻可有效推动消费者换机的新技术。比如,近两年诸多智能手机厂商都在加紧布局折叠屏手机。
从市场来看,折叠屏手机也确实在高速成长。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1420万台,远高于上年的800万台,有明显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折叠屏手机市场相较于整体的智能手机行业,还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据统计,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93亿台,由此来看,同期全球折叠屏手机的渗透率只有1.19%。这主要是因为,折叠屏手机价格昂贵、体验不佳,很难让所有消费者感到满意。
反观大模型,并不改变折叠屏手机的形态,不需要太高的硬件成本,即可显著提高消费者的工作、生活效率。比如,OriginOS 4的“小V助手”对话框下,用户可使用模糊语义来搜索手机中的照片、文档或便签。可以说,大模型赋能后,手机才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智能手机”。
因大模型具备极强的吸引力,而老产品又很难体验到相关功能,随着搭载该技术的终端逐步落地,其或许将促使智能手机行业迎来一波换机潮。
对此,在高通骁龙峰会上,小米总裁卢伟冰就对外表示,预计今年中国市场手机销量可达2.68亿台,明年的销量能回到2.8亿以上。预计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将在今年年底达到谷底,2024年会有5%的增长。
总而言之,诸多智能手机厂商纷纷在2023年下半年尤其是9月后推出AI大模型产品并非偶然,而是因为考虑到了消费者存在数据安全的需求,因而需要等端侧算力充沛。
与科技公司的AI大模型产品仅仅是一项云端功能不同,对于智能手机厂商来说,AI大模型不仅仅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更可能引发消费者换机、行业重新排序,因此称得上是下一个时代的“洗牌之战”。
这或许也意味着,时至今日都没有布局AI大模型相关技术的智能手机厂商,未来将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