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年发出3G牌照已经落后?

互联网 | 编辑: 顾未然 2004-10-08 00:00:00转载

现在看来,爱立信的情况正在不断好转。此前长达四年的电信低潮期,爱立信被迫大幅压缩开支,并实施了全球性的裁员计划。

(转载自新浪科技):现在看来,爱立信的情况正在不断好转。此前长达四年的电信低潮期,爱立信被迫大幅压缩开支,并实施了全球性的裁员计划。

转变得益于临危受命的首席执行官思文凯的有效战略,自2003年10月思文凯上任以来,爱立信得以保留在全球140个国家的销售网络,并最终凭借在2G网络设备上的优势,获得大量新建3G网络的订单。

有关资料表明,过去12个月内,爱立信为400多个网络建设、扩容或演进项目提供了项目管理支持,并同时执行了30个3G网络的设计和战略咨询。

9月22日,正当爱立信在香港召开全球战略峰会时,沃达丰宣布,近期将推出3G服务,凭借超过10款的独家3G手机的优势,对抗和记黄埔在欧洲的3G发展。

对于爱立信这又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不管是在沃达丰的2G网络中,还是在和记黄埔新建的3G网络中,爱立信的设备都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目前,思文凯和他的团队正在密切关注亚太地区电信市场的复苏。在这一区域,爱立信的市场份额超过30%,今年上半年它在亚太区的销售额占到全球销售额的21%。特别是在中国,有超过50%的移动用户是通过爱立信提供的网络设备连接的。

思文凯希望,中国3G市场启动之日将同时带动爱立信在中国电信服务市场的增长。

9月24日,思文凯在香港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以外包对抗外包

《21世纪》:爱立信如何在帮助运营商拓展业务的同时,增加爱立信在服务领域的收入?

思文凯:爱立信全球服务将通过提高净用户收入、提高运营效率和无缝发展运营商网络来帮助运营商拓展业务。

目前爱立信的服务包括咨询、系统集成、电信运营管理服务、网络建设与集成、培训与支持服务等。2003年底,爱立信的服务销售额已经占到其系统销售额的27%,达300亿瑞典克郎。

随着网络和业务模型变得日益复杂,运营商如今共同面临的挑战是从2G向3G网络的发展、向新技术的演进以及多厂商集成。

《21世纪》:随着运营商将更多的业务外包出去,是不是爱立信自身的定位也会随之改变?

思文凯:爱立信现有5万名员工,其中有17000名员工从事研发工作。如果我们不将设备生产外包,公司至少需要超过7万员工才能维持运转。这样就使得我们在实施战略时显得非常不灵活,对客户的关注程度也会随之降低。

同样,对于运营商来说,其根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客户的关系上,而不是网络建设和运营上。为降低成本、释放资源和集中精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运营商会越来越多地外包其业务,这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个过程同时会导致虚拟运营商和传统运营商间界限的模糊。

《21世纪》:但中国的运营商似乎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网络的建设和优化上,他们更愿意建立一个自己的网络运行和维护队伍,并将其视为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

思文凯: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战略目标。可能一些运营商认为外包是一种不必要的做法,而另一些运营商又非常认同这种做法。这取决于运营商自身的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对电信运营复杂程度的理解。

在其它一些国家与地区,也有着与中国相同的情况,运营商还认识不到服务外包的重要性。但从全球电信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因为,当竞争对手通过外包来降低成本并提高对客户的关注程度时,你也不得不采用同样的手段。

《21世纪》:爱立信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上去似乎不错,但为何标准普尔在前不久调低了对爱立信的信用评级?

思文凯:事实上,爱立信股票的表现要好于其它竞争对手。标准普尔的信用评级,主要表现在对现金流的关注上。从实际来说,他们对爱立信的前景是很看好的,之所以调低爱立信的信用评级,主要是出于对运营商的担心。

由于电信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低潮期,运营商相继出现现金流问题,无法按时支付设备商费用。因此,标准普尔现在仍担心运营商是否开始有能力支付大量的3G开支。

3G迈入井喷期

《21世纪》:全球3G市场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思文凯:从设备市场来看,欧洲市场的发展最快。受和记黄埔在这一区域低价推出3G服务的刺激;欧洲3G市场可以说是已经启动。据预计,如果能解决一些前期的问题,沃达丰会在明年初大规模推出3G服务。

相比之下,北美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受两大电信运营商合并的影响,大家都还处在观望的阶段。而中国3G市场最被爱立信看好,其新用户和新业务的前景都很可观。当然,欧美的3G市场也有相当大的潜力。

《21世纪》:3G看来快要进入井喷期,但同时替代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台北市最近宣布要在2006年建成一张覆盖全市区的WI-FI网络。那么,WI-Fl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分流3G在数据和语音方面的收入?

思文凯:我认为WI-Fl和3G只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从WI-FI的性质来看,其主要是基于固定网络的补充,是一种“最后一公里”的接入手段,是近距离的无线接入。而3G是在更大范围内的无线接入,满足人们在移动过程中对语音和数据的需求。因而,我不认为WI-Fl会分流3G的数据和语音收入。 

《21世纪》:你对中国3G市场的成长情况是如何看待的?

思文凯:爱立信预计中国会在明年发出3G牌照,这是我们从不同渠道得到的信息分析出的结果。我认为,中国是时候作出决策了。从明年开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地区都将陆续大规模推出3G服务。对比来看,即使中国在明年发出3G牌照,也要到2006年才能建成网络,如此看来已经落后了。

另一方面,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我们猜测中国政府一定希望运营商届时提供3G服务,以增加奥运会的科技含量,因此明年是发出3G牌照的最佳时机。

现在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的运营商将网络升级到EDGE标准会延缓向3G的演进速度,这是不正确的。

EDGE与WCDMA是相互补充的,因为运营商需要3—4年时间将现有的2.5G用户转换到3G,还需要5—6年时间将全部2G用户转到3G的服务网络上。这段时间内,EDGE满足了一些用户对高速网络服务的要求。 

《21世纪》:那么爱立信将对中国市场的变化作出哪些调整?

思文凯:我们还在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中国现在已成为爱立信的全球供应枢纽,其全套生产线分布于北京、南京和重庆,其中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已成为爱立信在亚太地区的物流控制中心。

随着中国发展成为爱立信的全球三大供应枢纽之一,我们从2000年开始每年以25%的速度同步加快本地的研发工作。在中国的研发以及人力资源投资已经累计达到2.9亿美元。预计2001年至2005年,爱立信在中国的研发机构投资将增加约5亿美元,年增长速度超过30%。

但同时中国市场又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区域,在得到一个客户的同时,又丢掉了原有的一些客户。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同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独特的服务。这也是为何爱立信将如此多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力量放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