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刚结束的暑假里,市有关部门抽查网吧2000多次,发现未成年人违规上网现象仅19起。近两年,本市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查处率,始终保持在1.5%以下。
市青少年保护办公室透露,取得这份成果,坐镇全市1400多家网吧的729名网吧义务监督员,功不可没。9月8日,解放日报记者随几位网吧义务监督员,亲身体验了他们守望未成年人成长的甘苦。
从冷面孔到热茶相迎
上午9时,天山街道的张玉兰出门买菜,顺路到自家楼下的网吧里转一圈。女营业员关切地问:“张阿姨怎么这几天没来?病了吗?看不到您我们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还倒来一杯热茶,递到张玉兰手上。
此情此景,让张玉兰想起了当初遭遇的冷脸。“不让孩子进来,不是砸我们生意么!”那时候,义务监督员连部分网吧的门都难进。张玉兰家楼下网吧经理“小宁波”,见她天天来转悠就一百个不愿意:“你们烦不烦啊?”
为了孩子,义务监督员们拿出了十二分的耐心:把报纸上孩子沉迷网吧的文章剪下来,给网吧经营者看,宣讲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意义。义务监督员孙秀云还跑到一网吧老板的家里,请他将心比心:“如果你的孩子迷恋网吧,你会怎么做?”
功夫不负有心人。安顺路上一家网吧的邹老板说,说不想赚钱是假话,成年人可以在网吧查信息或玩游戏消遣,对自控力差的孩子,就是要设“高压线”。何况查出违规,还要罚款、停业整顿,不如守法经营,赚该赚的钱。不少网吧不仅签订了诚信公约,拒绝未成年人进入,还变“被动”为“主动”,尊重义务监督员,积极配合检查。
李荣泉老人的“专座”
8日下午4点,杨浦区74岁的李荣泉像往常一样挂上“义务监督员”证,走进东方网点凤城三村店。营业员小丁热情地为他调看登记信息:130台电脑、55人在线,身份证信息一目了然,全都在18岁以上。
进门处有张红色沙发椅,这是网吧为老李备下的“专座”。三年前,邻居家小孩在网吧痴迷游戏,常夜不归宿,本来挺活泼的孩子,没几个月就变得萎靡不振。孩子父母为此愁得不得了,李荣泉也心痛不已。招募“网吧义务监督员”消息一出,老李立即报名,“承包”了离家5分钟路的这家网吧。
4点半左右,一个拎着可乐瓶的男孩走进网吧,说忘了带身份证。这“小把戏”即被李荣泉看穿,你才十五六岁吧?上哪个高中?小男孩自觉理亏走了。“现在小孩长得高大,常有人想混进来。”李荣泉琢磨出绝招:一靠蹲守,二算属相。今年初,一个小青年来网吧,自称19岁。老李问属什么,他答属龙。“我一算,属龙的只有17岁,他一听就自动走了。”
“我们不拿一分钱,纯粹为了孩子。”监督员们人手一本小册子,上面记着青保办、文化稽查队、公安和工商等部门举报电话。这些单位形成合力,共同为青少年“拦网”。
网痴“回头”举报黑窝
批好作业,天色已暗下来。西郊学校王奎斌老师没回家,而是拿起《网吧监督日志》,骑上自行车,先去学校方圆1公里内的几家网吧兜一圈。32开的“日志”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几十页查访记录,有网吧违规情况,还有学生年龄、学校、家庭电话等。王老师告诉记者,在网吧发现学生不能赶走了事,而要仔细询问、登记,并与家长和学校联系,共同监控他远离网瘾。
义务监督员们的《工作日志》上,清晰地记录着网吧的变化———
以前“今日正常”每两周才一次,现在几乎天天如此。王老师“日志”中最有成就感的一事,是小周同学的转变:“他今年寒假终于不打网络游戏了,还主动举报了绥宁村的黑网吧。很快,那儿的18家‘地下网吧’被一锅端。”
从根本上帮一些孩子戒掉网瘾,只靠义务监督员力量还不够。王奎斌认为,一要引导孩子们健康上网,二要下力气为孩子创造丰富的业余生活。目前,连锁网吧“东方信息苑”专门为未成年人打造了“绿色网络”,不少学校、社区也推出了益智网络游戏和网络知识竞赛,使很多学生受益。“阳光星期六”活动组织起社区文体资源免费开放,学生课余有去处玩,进网吧的也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