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力旁轴旗舰 索尼V3本站评测

互联网 | 编辑: 徐嘉 2004-11-21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在CANON推出新款7MP象素的G6之后,SONY也正式对外放出了今天这款V3。很显然,SONY依然希望新产品能够从CANON G系列占据的旁轴旗舰市场抢夺到一定的分额。

号称F828的旁轴版本出现

按照我们原先的预计,当今年2月的PMA成为新8MP旗舰天下之后,9月的德国PHOTOKINA大展上几乎肯定会看到10MP也就是一千万象素级别的消费级别DC产品。然而,尽管似乎SONY和其他几家CCD大厂的确有类似的工程样品存在,但实际上消费级别DC疯狂的象素提升势头终于得到了必要的遏制。在2004的下半年,我们并没有能够得到新的2/3规格CCD千万象素旗舰DC产品——甚至连这块CCD也并没有成品推出。相反的,几乎所有的厂商都跟着SONY的步伐,推出了一系列7百万象素的产品。

很显然,各大厂商对这块新的1/1.8规格700万象素CCD很有些好感,即使类似CANON,OLYMPUS这样的老牌厂商也纷纷选用该款元件安装在新一代的主力相机产品中。无论是CANON的S60还是OLYMPUS的C7000或者是CASIO的EX-P700,这些新世代的主力机型的出现仿佛验证了网络上的一个传言——“其实这块7MP的CCD才是SONY的成熟产品,而早先的SONY 8MP CCD只是向更高象素挺进的试水之作罢了。”SONY自身也没有错过运用这块新CCD的机会,于是我们看到了两款7MP的新品DC——时尚系列的P150与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全能手动V3。

V3实际是SONY早先的5百万象素全能手动DC V1的后继产品。作为SONY DSC数码相机产品线的一个新系列,V系列的出现就引起了业内的巨大震动。毕竟,以往的旁轴全手动系列市场只是CANON、NIKON、OLYMPUS三家的天下,而CANON的G系列更是这类产品线中占绝对领先地位的霸主。SONY V1推出时就豪气冲天的宣布自己将以CANON G5与NIKON 5400为竞争目标,而凭借产品本身的实力以及SONY的品牌号召力,V1最终市场表现也的确相当不错。

在CANON推出新款7MP象素的G6之后,SONY也正式对外放出了今天这款V3。很显然,SONY依然希望新产品能够从CANON G系列占据的旁轴旗舰市场抢夺到一定的分额。感谢上海忠忠数码港和SONY中国公司为我们及时联系并送来了这台最终销售版本的SONY DSC-V3测试样机。而根据本站商情部门的报道,V3目前也已经全面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了,相信会有不少旁轴手动DC的爱好者们正等待着我们对于V3的总体评价。

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一

从外观上来看,本机的机身体积似乎与V1相比没有太大区别,但全黑色的机身却更加符合网友心目中“专业”形象。不过,我们感觉上本机机身上的材质感觉不是很好,似乎塑料部件要比V3有所增加。相对整体质感非常优秀的F828,V3的塑料感的确重了一点。

从机身造型上来看,本机的外观与V1有了相当大的区别。原先硬朗和平实的矩形机身上增加了一个巨大的突出式手柄,而整个相机的外部线条也变得更加圆弧起来。几乎所有的网友在第一次看到V3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本机造型实在与SONY的兽王旗舰F828太相似了,整个V3实际就是F828的旁轴版本!

本机的镜头还是沿用在V1上使用过的那款34 - 136 mm焦距,F/2.8 - 4.0光圈蔡司镜头。事实上由于CCD本身面积没有更动,SONY方面也就没有对镜头CCD组件做更大的更动,而只是换上了新象素级别的CCD而已。在V1的评测中,我们对于这款镜头的评价还是不错的,总体锐度相当高,画面中心与四周品质的控制也相当平均。不过,对于我们这些已经被SONY F2.0大光圈惯坏的家伙来说,本镜头的光圈似乎还是偏小了一些。尤其是在长焦段下的F4光圈,对于用户的铁手功力实在是满大的挑战。

本机的闪光灯设置与前作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V3把原来V1放在机身一侧的内闪移动到镜头上方,同时本部件实际也就是V3的SONY铭牌所在。在自动闪光模式下,遇到比较暗淡的光线,本机会自动轻巧的把闪光灯翻开自动补闪,而关闭则需要用户手动按下。不过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即使在禁止闪光灯的情况下,只需要轻轻用手拨动也依然能够翻开闪光灯部件。

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二

本机机背的布局依然延续SONY传统的DC布局。我们很高兴能够在V3机背上看到2.5寸的大面积LCD屏幕。这块带有低反射涂层的大型LCD屏幕分辨率为12万象素,相对于面积,该屏幕的分辨率还是偏低了一些。总体来看,尽管在亮度和色彩方面无可挑剔,但V3的LCD画面的颗粒感还是稍微强了一些。此外,我们对于SONY LCD直接裸露在外的做法不太满意,相比之下松下FX7大屏上的那块保护玻璃就叫人安心许多。

我们可以在机背面上看到CF/MS切换滑块,本机同时支持CF与MS两种存储介质。对于一款高象素的DC来说,这样的设置的确非常令人高兴。尽管目前MS的价格正在一路走低,但毕竟CF实在是最便宜最超值的存储解决方案。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V3机身设计方面的一个小BUG。不可否认SONY V3的机身外观设计相比V1有了很大进步,不但看起来非常有专业味,而且加大的手柄等部件的确对用户的操作带来很好的操作手感,但在旁轴取景窗的设计方面似乎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就是如此,在我们的使用中,多次发现V3有从旁轴取景窗内能直接看到自己右手手指的尴尬问题。似乎只要把整个手掌牢牢握住V3宽大的手柄部件,手指就很容易遮蔽取景窗的一角。尽管这个小问题在本机庞大的LCD面前并不算严重,但是多少会影响使用者的心情。

好象当年CANON G3/G5的取景器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当然新G6已经把它完全解决了。

整个V3机身上最让我们喜爱的就是这个颇有SONY风范的大型金属模式拨盘。的确无论在外观还是实际手感上,这个大大的拨盘都给用户相当坚固和耐用的感觉。至于其实际功能,与其他SONY相机完全相同,这里就不再多述。在拨盘下方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黑色的塑料参数滚轮,我们不清楚为什么SONY在这个部件上又用了塑料材质,不过好在该元件的操作手感也算不错。

值得注意的是本机的两个圆形的黑色按键,他们分别是相机的电源开关以及夜景拍摄模式(红外取景和红外拍摄)。我们以前似乎从来没有在SONY的相机上看到过这样造型的按键,但由于两个按键的体积比较大,所以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我们在这里必须指出,V3的开机速度的确不够快,大约需要4秒左右。好在本机是定位于准专业摄影使用的高画质机型,高速开机抓拍能力比较薄弱也勉强能让我们接受。

前文已经说到本机可以同时使用CF/MS两种存储卡,这也是继F828之后SONY第二款双卡兼容DC。对于V3用户来说,具有双卡槽意味着可以选择价格更加低廉的CF卡进行存储。毕竟,一款7MP象素的DC即使只是采用中等精度存储,所产生的JPG文件容量也是相当可观的。更加令人振奋的是V3也开始对RAW文件格式的支持,用户可以选择这种原始的完全无损的文件格式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大幅度的后期处理,而这些都需要一块高容量存储卡的支持。目前1GB容量的普通CF卡价格大概为6XX元,应该说为V3配备一块这样容量的存储卡应该并不会给用户带来太大负担。本机电池为NP-FR1锂电池,电力表现比较良好,一般至少可以满足我们大约150-200张的拍摄电力需求,整体表现要比当年很快就出现电力警告的V1要好上很多。

操作菜单简单介绍

以下是V3相机的部分操作菜单与屏幕显示画面。在下面的两张图片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V3所具备的5区域自动对焦系统以及自由焦点选择功能。按照SONY官方的说法,由于本机内带Real Image Processor芯片,因此开机与对焦的速度都相当快。在我们的实际使用中,虽然对于V3的开机速度问题很有些不满,但说实在的,本机的5区域自动对焦效果的确非常良好。整体对焦速度与准确度都相当惊人,的确体现出SONY旁轴旗舰产品所应有的AF素质。

同样的,对于暗部的对焦与拍摄,本机也带有两样SONY的独门秘籍。利用相机的红外灯,SONY V1也可以和其他EVF系列数码相机一样采用红外取景(取景为绿色红外画面,照片为彩色照片)以及红外拍摄(照片同样为绿色红外照片)功能。同时,为了加强在暗处的对焦准确度,本机也带有激光全息AF辅助照明灯。尽管使用这套系统会在被拍摄物体上投射出奇异的鱼网状激光斑点(在拍摄人像时最好关闭这个功能),但其对焦准确度的确是非常惊人!我们曾经使用V3去参加了一场SONY AV产品的发布会,利用该系统在几乎全黑的环境里连续拍摄了50多张照片而全部对焦成功,没有一张照片产生失焦模糊的问题!

以下是本机的MENU菜单画面,由于设置的项目与其他的SONY 相机并没有太大不同(当然受到机身定位影响该菜单要比P系列DC复杂许多),我们在这里就不再多做介绍。在相机的SETUP菜单中,我们可以对机身内的存储卡进行格式化操作。但由于本机是CF/MS双卡兼容,因此我们想对某块卡进行格式化时必须事先将机背后的滑块调整到响应的存储卡上才能正确地对我们想要操作的卡进行格式化。这一点务必请大家注意,否则一旦没有看清楚卡标记又下手太快,最终造成格错了卡,损失可就太大了!

在回放画面方面似乎没有更多可以特别介绍的内容了。V3可以对画面进行最大5倍的局部放大,足够让消费者看清楚画面的所有细节。当然,这样大的放大比率也对比较低分辨率的机背LCD起到了一定弥补作用。 这里不得不再多插上一句,本机的LCD屏幕精度已经足够满足用户的取景以及照片回放需要了,有不少网友在论坛里攻击V3,发表诸如它的LCD屏幕颗粒巨大,“画面惨不忍睹”之类的言语,我们实在是不能赞同。

实际外拍感受与样张 一

我们来看一下V3的画面品质,也希望能够看到在Real Image Processor芯片作用下SONY的DC画面质量是否比以往更进一步。在我们拿到V3的这几天,上海地区一直阴雨连绵,搞得我们的样张拍摄很有难度。原本以为所拍摄出来的照片必定灰蒙蒙一片,但最终实际效果倒还算让我们松了一口气。

以下所有照片可以点击看大图。为了保证画面品质,我们都采用的7MP,高精细JPG格式拍摄。在其他设置方面我们一般都以默认状态为主,有部分照片采用的阴天白平衡,另外也有部分照片加了一档锐度以与标准锐度的照片进行对比。

以上两张照片都是采用V3的广角端拍摄,右侧的照片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阴霾天气中的建筑物表面细节而增加了一档锐度。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即使不加锐度的常规V3照片本身就具备了一种相当硬朗锐利的画面风格。画面中物体边缘都有比较明显的轮廓线和鲜明的对比度,这使得我们的对V3照片的第一眼印象相当不错,毕竟“锐利的画面看起来更清晰”。

不过,和F828一样,我们还是对SONY V3在画面暗部色彩、颗粒方面的表现感到遗憾。观察画面中的亮度比较暗的部分(比如大面积的柳叶,第一张建筑的阴影部分),我们还是看到V3画面中有比较明显的颗粒感以及红、蓝、黄等多种色彩杂点。事实上,和F828一样,SONY V3在画面暗部依然没有能够获得比较好的画面纯净度,这个问题也可以算做V3画质中最大的BUG。相比之下,同样采用SONY CCD的俩款高端产品,OLYMPUS的C8080以及使用同一块7MP CCD的CANON G6在暗部的表现就要好上许多。

当然,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这些照片都是在阴天环境下,也就是光线并不是十分充足的环境下拍摄的。根据我们以往使用F828的经验,如果能够具备良好的光线条件,V3在暗部的噪点以及杂色问题会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

实际外拍感受与样张 二

从色彩方面来看,我们认为本机的表现无可挑剔。V3的画面色彩依然保持着SONY的一贯传统,总体显得比较鲜艳,尤其是对红色的还原尤其是如此。不过我们并不需要担心本机在红色方面有严重的失真问题,事实上从F717开始SONY就已经注意到以往产品对红色表现过于跨张而严重失真的问题,从现在的画面来看,V3的照片色彩的确比较鲜亮但又并不夸张。

V3采用的是一款四倍光学变焦的非广角镜头,尽管在广角画面有所缺失,但在长焦端方面的表现还是非常良好。和V1一样,本机同样能够在长焦段下继续保持良好的画面锐利度以及毫不逊色广角端的画面细节还原。事实上,我们对于SONY的这枚镜头的质素相当满意,但如果SONY也能把广角与大光圈应用在V3身上,那我们就会更加满意了。

另外,我们在论坛上看到有网友评价本款产品的主要意见有画面紫边问题比较明显,以及相机10CM的微距能力一般等等。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的实际试用结果是这样的。对于紫边,我们在实际拍摄中并没有发现V3在这方面有太大的问题。尽管在大光圈下相机画面边缘部分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紫边以及色散现象,但实际上V3对于紫边的控制还是相当不错的——比F828更好,我们上面的这张室内灯光画面应该也可以说明问题。

相对于其他品牌DC最近2CM甚至1CM的超微距功能,SONY V3的10CM微距的确不能令人满意。不过好在本机的微距为全程而非固定在广角端上,因此为了弥补微距性能的不足,在拥有良好光线的条件下,我们建议用户使用长焦端微距来弥补V3微距性能一般的缺陷。

对于索尼V3数码相机的总结

如何评价SONY V3数码相机?

有朋友谈到V3实际只是V1的象素提高版本,关于这一点,我们多少有几分认同。毕竟,在2004下半年,作为一款代表该品牌旁轴机型顶尖水平的旗舰产品,V3没有能够如我们原先所期望的应用上28MM广角镜头的确让大家感到有些失望。但如果撇开这一点不谈,我们实际发现SONY还是为V3带来了不少新特性的。

扩大面积的LCD屏幕、增加的电池性能、双卡兼容设计、更加美观已经具备专业特性的机身设计。。。这一切都使得SONY V3相对其前作有了明显的进步。从画面品质方面来看,尽管V3依然没有能够解决好画面暗部的纯净度问题,但其总体偏向硬朗的锐利画面、出色的色彩表现以及高速准确的AF对焦系统还是让我们感觉满意。

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价格。按照忠忠数码港为我们提供的V3最新上市价格,本机要价为5380元。为了说明这个价格实际所出的层次,我们不妨看看其他几款产品的报价:

同样采用这块7MP象素CCD,性能指标与V3最接近的产品是CASIO的旗舰产品P700。该相机目前报价依然为5100元,考虑到两个品牌之间的差异以及观看V3的实际画面表现,我们认为P700面对V3除了降价没有其他的道路可走;

对于V3杀伤力最大的产品应该还是CANON G6。尽管在LCD面积上略有一点优势,但从其他角度(包括镜头、画面品质、品牌、电池性能等等等等)综合来看,我们觉得V3在与G6的对比中依然不可能有什么优势。幸好两者之间还有大概500元的价格差距,但对于能下决心购买这类档次DC的用户来说,恐怕会有不少人宁愿多花一些去购买更加经典一些的G6相机。何况,CANON还有定价不到5K的S70广角相机存在。

除此之外,V3还有两款EVF类的对手存在。尽管NIKON 8400和OLYMPUS C8080目前销售价格都还在6000元线上,但请不要忘记这两款产品的实际性能实在是太过惊人。除了都拥有8MP象素外,这两款产品一款拥有目前业界无人能及的24MM广角镜头,一款拥有高象素DC中最接近单反素质的超高广角画质,无论是哪一款都会对价格差异并不太大的V3产生一定的压力。

最后,还有网友说出“V3比F828差这么多功能却只便宜这么点”的评语,对于这一千多块钱的差价是否真的只能算是“便宜一点点”,我们不做评价。但无论如何,这也从一个侧面方面了V3在价格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于SONY DSC-V3的总结评价由此就诞生了。很简单:

——请SONY把本机的定价迅速拉到4XXX元去,这样V3就相当值得购买了。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