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IBM!INTEL倡导新型模块化固件

互联网 | 编辑: 2004-12-15 00:00:00

“1981年问世的首台个人电脑(IBM PC)使用的系统与现在已经大不一样。从那以后,尽管出现了更加完善的程序、总线、OS,但BIOS(Basic Input Output Software=基本输入输出软件)与最初相比并没有丝毫变化”。美国英特尔公司软件产品业务部的约瑟·戈别津斯基(音)如此强调

出处

出处:天极Yesky

“1981年问世的首台个人电脑(IBM PC)使用的系统与现在已经大不一样。从那以后,尽管出现了更加完善的程序、总线、OS,但BIOS(Basic Input Output Software=基本输入输出软件)与最初相比并没有丝毫变化”。美国英特尔公司软件产品业务部的约瑟·戈别津斯基(音)如此强调说。“结果造成个人电脑的BIOS大大落后于RISC系统。现在已经到了抛开基于古老的BIOS架构、向新型固件过渡的时代了”,以此来呼吁采用该公司倡导的新型固件“EFI(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时值IBM PC创始者--美国IBM将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中国联想集团(Lenovo Group),英特尔的这一倡议更让人感慨万分。

正如英特尔指出的那样,起源于IBM PC的现行BIOS已经面临着各种极限。例如,由于程序是在x86进程的实时(16位)模式下运行,所以存在(1)代码运行慢、启动需要花费时间;(2)代码与堆栈(作业区域)的最大容量为1Mbit,没有扩展的余地;(3)用户界面依旧是以文字为中心,操作性不好,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英特尔制定了取代BIOS的新型固件EFI”。

EFI的特点是采取模块化结构。将固件分为硬件控制部分与对包括OS在内的软件运行进行管理的部分,两者可以自由组合。这样就可以迅速支持新的外围设备等,也可以针对某个模块单独对固件进行升级。还可以省略对原来硬件(PC AT总线等)的检测等,实现高速启动。如果准备有GUI(图形用户界面)设定界面的话还可以提高操作性。

英特尔不仅倡议个人电脑厂商采用,还呼吁美国同行以及美国AMI等仍在开发BIOS的软件厂商、以微软为首的OS开发商采用。并将名为
“Foundation代码”的固件核心部分以开放源码的形式交由EFI普及促进团体来管理,尽量减少英特尔色彩。英特尔首先以Pentium4/Celeron等英特尔32位处理器(IA-32)、64位处理器(IA-64)Itanium、面向移动设备的XScale处理器为对象,同时还敦促英特尔以外的处理器也进行支持。 

英特尔将在2005年以后让本公司生产的主板和芯片组支持EFI,以加速向EFI过渡。并在2004年内开始提供Foundation代码与驱动的开发套件。为此70名来自个人电脑厂家和外围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于12月9日汇聚到东京举办了一场演讲会。“预计向EFI过渡需要几年时间。只要有需求,仍不会放弃对现有BIOS的支持”(戈别津斯基)。

由于EFI可以提供与现有BIOS完全一样的功能,所以目前个人电脑上的OS照样可以使用。但要想发挥EFI的优势,就只能更换OS了。Itanium用的OS已经换成了EFI。在面向32位处理器的产品中,Linux已通过内核2.6.1来支持EFI。微软计划在2006年以后问世的下一代Windows(开发代码Longhorn)上支持EFI。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