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于硬盘工作已有14年,历经不少业内的科技变革,总是觉得硬盘这行业的技术仍然继续“日行千里”。14年间从20MB/DISK发展至今已达80GB/DISK, 达4000倍容量
神奇飞机头——谈易拓的特有高级技术
投身于硬盘工作已有14年,历经不少业内的科技变革,总是觉得硬盘这行业的技术仍然继续“日行千里”。14年间从20MB/DISK发展至今已达80GB/DISK, 达4000倍容量。一直都有人问:到底硬盘的容量是否有极限?但一直没有可以给个正确答案。因为创新的技术一直不断涌现,今天我要和各位读者讨论一个属于EXCELSTOR(易拓公司)的创新技术,称为"神奇飞机头"。
硬盘最主要的功能是储存资料,因此对硬盘最大的要求当然是资料的安全保护。长久以来,硬盘的研究人员,除了致力于容量的开发、接口速度的加强、存取时间的缩短,这些广为人知的“普通常识”外,研究人员也花了不少时间研究其它相关的领域,如:
1、 材料技术:磁头、盘片等……
2、 电子技术:接口技术(ATA技术现已达ATA-6或更快的SERIAL-ATA.), 加大内存....等等
3、 逻辑技术:伺服技术等等。
研究这些技术无非是要制造更可靠、更快速、容量更大的硬盘。
今天,我要跟各位聊的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硬盘技术中不被广泛探讨的技术。那即是,易拓公司所拥有且已经广泛被应用在笔记型电脑硬盘上的技术——"神奇飞机头"技术(LOAD/NNLOAD TECHNOLOGY)。谈到这个技术,对于业内的同行应不陌生,因为早在1994年以前就已经广泛讨论。各大厂家竞相投入资金、人力、物力去研究这一个新技术,来改善硬盘可靠度,如:
1、 加大抗震度(SHOCK/VIBROTION)
— 硬盘怕跌落损坏,人人皆知。
2、 降低磁头飞行高度
— 以当时磁头与盘片的技术,开发已日行千里,但每家公司最想要突破的是飞行高度,因为飞的愈低,看得更清楚;飞得愈高,各项技术指标也相对增加。
3、 改善组装中的坏品率
— 磁头组装一直是硬盘生产工艺中非常困难的一环,因为大部分是人工处理,所以有一定程度的坏品率。
经过数年研究得到一个结论,"神奇飞机头"”技术可以达成以上要求。把磁头移到磁盘外面,不要让磁头接触到盘片。这样许多技术瓶颈即可迎刃而解,而这技术就叫做“神奇飞机头”技术。以下我们就来看看“神奇飞机头”如何让硬盘更好。
传统CSS(CONTACT START&STOP)接触式启停机制方式磁头必须停留在盘片上面,在硬盘启动或停机时,磁头都必须接触盘片,每次启停都会摩擦盘片表面。磁头和盘片的摩擦会产生损耗。
这样的传统技术有何其它限制呢?举个例子。磁头与盘片的接触表面都是很精细处理的表面,比一般玻璃表面更光滑,各位读者想象一下,如果拿两块光滑表面的玻璃粘合在一起,那肯定没法将这两块玻璃分开,若是加一上滴水,那这两块玻璃更是粘得更紧。在硬盘上也是如此,这种粘贴效果称为STICTION(粘贴)。早期硬盘常有不能启动的现象,就是因为“粘贴(STICTION)”的原因。因此,在硬盘的内圈停车区(PARKING ZONE)必须打上高低不平的突块(TEXTURE)
这样磁头才不会“STICTION(粘贴)”,这种高高低低的突出块(TEXTURE)虽然改善了“STICTION”的问题,但也因为如此,磁头飞行高度必须加高,一般给为0.5~0.6u,磁头飞行时的状况大约是如此:
但有了“神奇飞机头”技术后,则立即改善了2点:
1、 没有TEXTURE的需求,磁头飞行高可降低1/3,盘片可以做得超平;
2、 磁头停车区不在盘片区内,不会有STICTION。
聪明的读者您肯定反应到这样的好处:
1、 磁头飞行高度降低:
— 磁头读取数据更清楚;
— 同样的盘片再读,可以存放较多的资料;
— 存取数据比较快。
2、 神奇的飞机头(磁头)停在盘片外面:
— 不会有STICTION;
— 不需要停车区(PARKING ZONE),资料区反而加大;
— 正常运作下磁头绝对不会接触到盘片,这样在硬盘运输中的耐震度加大至350G以上
— 而不会损伤盘片表面,资料更安全。
根据以上证明,易拓新开发的JUPITER 火星系列大部分的技术指标都比同级产品高出许多,这些优点大多因"神奇飞机头"的神奇力量。
读者也许会问这样的技术是否经过验证呢?
是的,目前许多笔记型电脑用的硬盘都使用这样的技术,而这些技术也都是出自同一源头(DR. Jim Morehouse),1992年间其为美国INTEGRAL 公司效力,几年来证明了" 神奇飞机头"确实提高了笔记型电脑硬盘防震效果,及提升了硬盘运行速度及可靠度。但除IBM外一直未有其它公司应用在3.5" 硬盘上,原因可能是成本高些。但此次易拓公司(EXCELSTOR TECHNOLOGY)采用此等高效能、高成本的先进技术无非想在硬盘市场上取得一个技术领先的地位,加上该公司对生产成本的掌握,在JUPITER(火星系列)上市后是否取得使用者支持,仍需大家用评估。但是站在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个产品,实在可以称得是佳作,读者不妨一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