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喷墨打印机侵蚀激光打印机市场

互联网 | 编辑: 2002-04-11 00:00:00

从现在的市场普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商业用户购买的都是只能打印黑白文档的低端激光机,而不是支持彩色输出的喷墨打印机。这种情况似乎给人一种印象——普通的商务办公是不需要彩色的。但是这种想法是欠斟酌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

EPSON公司在2001年推出了一款新概念的喷墨打印机产品——C80,中文名字叫“赢彩”。这一款产品是如此特殊,以至于此产品的销售在EPSON中国公司的内部不是由负责喷墨产品的通用产品部负责,而是属于负责激光打印机销售的商用产品部。对于EPSON来说,这种安排是绝无仅有的。这款C80喷墨打印机究竟拥有何等能耐,以至于EPSON对它如此特殊对待呢?


传统的市场格局激光占商用,喷墨占家用

想解释清楚C80喷墨打印机的特别之处,还需要从不同类型打印机的市场格局讲。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打印机有3种: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针式打印机由于其不可替代的产品特性,这使得它在金融、税务、保险等有特殊要求的行业领域依然有可观的市场空间。喷墨打印机的历史很短,但其彩色表现能力强大、采购成本低廉的特点使之在对打印量相对较小的家用打印机市场上占尽优势,同时这也是目前打印机最大的一块市场。激光打印机的特点是:速度快、使用成本较低、在低成本运作下打印质量有保证,但是采购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当用户希望实现彩色输出时,机器价格极其昂贵。目前激光打印机主要针对商用市场,这部分市场也非常大,且增长迅速,由于单机价格较高,所以销售额和利润空间都很可观。   目前,相对低端的商用市场用户始终要面对一个尴尬的选择:低端激光打印机或者喷墨打印机。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用户会选择前者,他们为了速度、文档质量、使用成本,宁愿放弃彩色和较低的采购成本。那喷墨打印机真的就毫无突破此空间的可能了吗?


喷墨打印机抢占激光打印机市场的资本

首先是价格。C80价格在2300元左右,这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激光打印机都难以企及的低价位。其次,在速度方面,C80通过全新设计的特殊喷头,使得其黑白文档的打印速度达到20ppm!这是目前喷墨打印设备的最高记录,而市场上低端激光机的标称速度通常为8~10ppm,C80在黑白文档的打印速度上决不输于普通激光打印机。另外,C80还拥有10.5ppm的彩色输出速度,这在喷墨产品中也是顶级的,只可惜没有适合的激光打印机可与之比较(高贵的彩色激光机当然除外)。

除此之外,普通纸上的高质量打印也是激光打印机的看家本钱之一。但C80不仅拥有2880dpi的超高打印分辨率和3微微升细小的墨滴,且采用了EPSON新配方的颜料型墨水,减弱了洇纸现象,使其打印效果、尤其是在普通复印纸或环保纸上的打印效果更具层次和表现力,字迹的边角更“干净”。这使得C80通过普通办公用纸输出的文档效果可以与激光打印机输出的效果相媲美。此外,通过C80使这些文档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彩色文档是轻而易举的,而对于普通激光机来说只能是奢望。


用户需求的到底是什么

从现在的市场普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商业用户购买的都是只能打印黑白文档的低端激光机,而不是支持彩色输出的喷墨打印机。这种情况似乎给人一种印象——普通的商务办公是不需要彩色的。但是这种想法是欠斟酌的。

现在大多数低端商业用户有可能满足于黑白文档的效果,但这种“满足”更多地说是源自缺乏选择的状态下的“自娱自乐”。当前电脑办公软件已经相当发达,各种统计图表、图案标识、甚至照片图像,经常出现在商业文档中,这些彩色的部分使文档更加清晰、明确、漂亮。以往大部分用户将这些文档通过普通激光打印机打印出来后,通常都只能习以为常地对其经过简化的黑白输出效果皱皱眉头。当有一种同样高速、高效、低成本,同时又能输出彩色打印机出现时,当用户知道大批量的彩色文档的输出也可以轻易实现时,用户还会忍受对其彩色文档的黑白简化吗?


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现在就断言以C80为代表的新一代商用喷墨打印机将替代低端激光打印机还为时尚早,但任何一个打印机厂商或经销商若对此说法不屑一顾,也将是非常危险的。用户的需求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产品若想在市场上成功,就需要跟得上、甚至超过这个需求。无论是喷墨打印机,还是激光打印机,在新的形势下,发展才是硬道理。那么各类产品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呢?   激光打印机(即便是低端的)决不是一无是处,从打印原理的层面上,它的很多先天优势是喷墨打印设备所无法比拟的。为了突出自身的优势,激光打印机必将向更高速、更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从而牢牢占住高端的商用市场。另外,身为贵族的彩色激光打印也会朝着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具用户吸引力。对以商用为主的喷墨打印机(家用和针对数码影像的喷墨打印机另当别论)来说,C80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无疑代表着产品发展的整体趋势,总结起来就是:速度更快、普通纸打印质量更好、使用成本更低、网络化等应用功能更强大。其实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无论哪种产品占上风都无所谓,关键是当产品间因发生竞争促进了技术进步时,对用户总会是好事。

《中国电脑教育报》授权转载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