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硬盘怎么了?

互联网 | 编辑: 2000-08-08 16:54:11

硬盘,是PC整机中附加价值最高的零部件,用户往往对其安全性相当注重。一般用户在购买硬盘时,不但关心硬盘的品牌、价格、容量、规格等,往往还对硬盘的保修时间比较关注,这5大因素(品牌、规格、容量、价格、保修时间)共同左右了用户对硬盘的购买。多年来,国内PC市场风云变化,硬盘在2000年以前,基本都很稳定,虽然主流产品的速度(规格)、容量在不断增长,但主流产品的零售价格一直保持在人民币1200元~1500元的水准。这种价格水准线也基本培养了用户对硬盘价格的心理承受线。但是,这一事实在2000年4月份开始,发生了以前所从未有过的变化。

2000年春节,PC市场整机销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整个PC产业的销售量都较去年同期上涨40%以上。因此2、3月份,一些主流配件,如CPU、内存、硬盘等都出现了缺货。至3月末,硬盘的价格也还一直保持着波澜不惊的稳定。但是接下来,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4月6日,开始出现好消息。首先开始的是Seagate的5400转系列的 U10,其10.4G的产品开始报价1000元、而昆腾,作为市场份额一直与Seagate并驾齐驱的地位,也反常地很快对Seagate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其LCT 10.2G 也可以用1040元拿下。Seagate降价的理由很简单,其99年创下销售传奇的酷鱼ATA 的第二代产品马上要开始上市,代理根据去年引发的销售狂潮一举判断强大无比的Barracuda ATA II硬盘又将会是硬盘市场的巨无霸。因此作为市场让路行为,Seagate的低端型号U10的降价显得顺理成章,一方面让出价格空间,另一面给竞争对手更大的价格压力(Seagate的价格战略在国内一直很成功)。令人疑惑的是,从来很少奉陪对手的昆腾这次显得异样的积极,唯一的解释就是,目前昆腾在国内的销售战略明显开始向低价位倾斜,走低价位路线的产品不去压价格则又有点说不过去。

7200转的ST 酷鱼II很快上市,最先的13G报价为1400元,几天以后价格就下跌了100元,维持在1300元左右。与去年的酷鱼I不同,这次酷鱼II的大容量型号在一个月内都没有及时跟上,只有13G一个型号在单独唱戏。而在酷鱼II上市的日子里,其低端的U系列10G的走到了900元的低价位。虽然ST的U系列在同档次的各个品牌中性能不算最好,但便宜确实是其最大的卖点。900元10G硬盘已经令一些消费者和商家感到不好理解,但这还仅仅是开始。

随着Seagate和昆腾的热闹,钻石硬盘的价格也开始让人看不懂,大有赶上ST之势。当然,销售价下滑除成本确实下跌外,还有钻石硬盘的两大代理之间价格战的因素在内。此举明显造成了硬盘大战的普及。MAXTOR刚刚调低价格,QT更是出此一举,把竞争最为激烈的10.2G型号的价格放至780元!而即使是号称压到底的ST U10的10G也要价800元,这个局面使得整个硬盘市场再度陷入混乱。随着硬盘价格下跌,消费者开始大肆抢购,销售额日益增加,5月中旬,几家ST与QT的代理均放出消息:目前手中只有20G以上的货,20G以下产品开始缺货。一些市场分析人士也开始关注这场硬盘的战争,当时唯一的疑问是,何日是跌价尽头。

5月底,QT首先放弃价格战,毕竟不正常跌价最后受损失的还是厂商本身,昆腾代理把10.2G重新由780元升至870元,希望结束这场他们看来对代理与厂商都没有好处的竞赛,但万万没有想到,ST与MAXTOR随后调整其各系列产品价格的消息仅仅是传言,一个礼拜后,ST代理放出U10 10.2G 仅760的批发价,使得不少商家惊出一身冷汗,由于前几天硬盘的价格刚刚稳定下来,有些商家开始备货等待涨价。谁知6月5日ST的10G硬盘再跌20元,而且有消息称下跌尚未见底,急得商家慌忙平价抛货,以免跌价损失。2个月来,这场战争的主力军:5400转的10G系列从3月底4月初的1000元,调整到了6月初的780元。而到6月10日,这个价格更是跌到了710元!5400转10G硬盘的价格完全崩盘,受其影响,其他容量的如8G、15G的产品也完全放至低谷。硬盘价格的调整的幅度之大不可想象,2个月内30%的下跌令一些批发商都显得无所适从。

虽然5400转的硬盘竞争如此激烈,但7200转的硬盘之前一直按兵不动。但6月上旬,ST的酷鱼II的20G开始到货,其代理为追求大手笔,一举就把原先已经上市的10G的酷鱼II的价格也放低于1000元。这样,7200转的产品也开始加入,酷鱼II的20G报1350元,而同期的5400转的20G产品已经开始接近900元,所有品牌的20G产品,全部开始低于950元,昆腾的Lct系列20G的940元的价格虽然是最贵的,但依旧低的让人心动。很快,争斗的主力转移到了7200转20G系列,酷鱼2和金钻四依旧是市场中最热销的,7月23日的报价低到1150元左右,而IBM和昆腾完全无力跟进这个价格,1230元已经是他们可以忍受的最低限度了。1个月内ST的酷鱼II也走过了200元的下划线,截至发稿期,酷鱼II的20G产品依旧在市场上以每周30元~50元的速度在下跌中。

纵观这场轰轰烈烈的硬盘大战,历时至今不过4个月,但是价格普遍变化幅度都达到了20%~33%。从低技术层次的5400转产品开始,逐步蔓延到制造技术复杂的高端7200转硬盘,从早期的单碟6.8G的产品开始,发展到最后单碟10G/15G的产品都加入。对硬盘厂商而言,4个月内,完全一举把早期技术生产的产品倾销完毕,由于这场价格战遍布全球,因此还包含着大幅推进硬盘技术层次的意义。从推动的厂商来看,始作者明显是Seagate和昆腾。从99年的形势来看,当时传统认可的最大的两家都曾在99年中期被IBM给杀了措手不及,原因就是当时IBM用技术层次(也就是单碟容量和巨磁阻磁头)高一层的产品大力挤压这2家的市场份额,这一惨痛教训另Seagate等痛心疾首。因此从市场规划角度看,这次Seagate的价格大战很可能是策划多时,有计划有预谋有组织的一场重新洗牌大战,一举排除了IBM在去年中在全球市场树立起来的价格形象。

原因在于:IBM的硬盘行销策略比较注重利润,因此99年虽然大力开始推广8G、10G、15G的产品,但始终把价格层次管辖于1250~1550元的300元的空间内,这样以IBM的生产能力与较低的生产成本,可以把利润纳入一个可观的计划中。而在当时,这个中间价格正是当时硬盘的主流价格,而Seagate和昆腾等产品以同样的价格只能生产出容量低一等的产品,而且速度也有所落后,这样就一举造就了IBM的硬盘大业。而Seagate和昆腾毕竟不会坐以待毙,于是利用强大的生产能力,首先提升核心技术,同样开发出了拥有巨磁阻和10G以上单碟容量的产品,进一步利用强大的市场行销渠道把低端主流产品的价格放入700元~900元的层次,高端也仅1000~1150元的水准,完全脱离了IBM的1250元以上的市场定位,把其甩脱了主流,而昆腾最后由于个别原因脱离了一线战场,从总体趋势看,昆腾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产品的规划设计角度看,昆腾显得比较糊涂,居然以牺牲性能的代价走上了环保之路,最为致命的价格也未能令人满意,而且其在IDE硬盘的高端市场控制越来越弱。

从市场份额来看,这场价格战的胜利者属于Seagate,虽然低端产品有所牺牲,但换来了酷鱼II的胜利,而且其完善的产品线使得对手竞争的难度相当大。另一面:Maxtor也从中获利不少,Maxtor利用代理返点销售的策略把它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填补了IBM退出后的低端空白,而昆腾虽然在这场尚未结束的竞争中没有任何失败,但其未来走势显得十分苍白无力,给人以质疑其未来进步的理由。至于IBM,虽然75Gxp又一次利用玻璃、ATA100等技术重新走到了技术的最前沿,但价格因素已经使得它的生存空间异常狭小。但是,IBM依然给人以信心之处在于其他品牌目前的高端后继产品基本处于无法跟上的状态,毕竟技术的瓶颈进一步制约了产品的迅速更新,但IBM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以它的研发和现有已经运用的技术已经足以马不停蹄的开发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新产品,如果他在行销渠道和质量控制(这方面IBM还落后Seagate和昆腾较多)方面能挤入一流行列,他依然拥有东山再起的良好未来。但以上提到的2点致命问题,看上去IBM还需要6到10个月才能克服解决。而这期间,一切都会发生。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