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领跑新一代光存储潮流

互联网 | 编辑: 吴杰平 2007-04-13 14:30:00转载-投稿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它记载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展示了灿烂的世界历史文化。光盘记录是伴随着人类记录文明的发展而逐步诞生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科技的深入发展,人类记录文明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计算机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世界。记录介质也因此而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磁盘、光盘取代纸介质而成为现代社会的标志性记录媒体。

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向着更快更高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革新、产品升级的频率不断加快,电脑周边产品的记录介质也在不断升级,其结果是光盘逐步取代磁盘,而光盘自身也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并导致蓝光盘的出现。

这个过程是一段并不漫长却值得记忆的历史。20年前,我们通常用来记录影音资料的介质都是磁产品,录音磁带、录像带。在最初使用磁带和录像带的时候,为了记录一些影音资料,人们费尽周折,但是存储量极其有限。

是否有一种介质可以大容量存储影音资料和文件成为人们迫切的愿望。光盘正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这一产品的出现是当时记录媒体的一项重大变革。从此,世界被一种新的介质所影响,人们的生活也随着光盘产品的出现而发生改变。

最初的产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激光视盘(LD,Laser Vision Disc)系统。此后,光盘有了很大的发展。1985年,第一张CD-ROM问世,CD-ROM标准诞生;1994年,白皮书的公布使得VCD在中国音像市场获得极大成功,一般2张VCD盘片就能存储一部电影,其性能价格比的可接受性,使VCD成为继CD唱片之后家用消费电子产品的又一热点。

但是VCD存在缺点,如图象质量欠佳,播放时间太短等。到了2000年以后,普通CD-ROM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光盘空间容量的要求。是否有一种更大容量的光盘介质来存储更多的影音资料和文件成为新的需求。这是DVD、Sony蓝光盘诞生的背景。

DVD容量面临挑战
在蓝光盘出现之前,DVD成为取代VCD的霸主。1994年12月,索尼公司和飞利浦公司首先宣布高密度CD设计标准,称为多媒体CD(MMCD)。而以东芝为首的另一个集团也不甘落后,该集团于1995年1月提出了一种称为超密度CD(Super Density Disk-SD)的建议。

2005年,可录DVD光盘的全球需求达到22亿片(日本储存媒体产业协会JRIA数据)。由于有很多厂商进入可录DVD光盘生产领域,特别是把重点放在一次性可录DVD光盘方面。因此,整个产量将大于需求。2005年,全球的可录DVD产量增长了64%,达到26亿片,比预计需求的22亿片多出18%(日本储存媒体产业协会JRIA数据)。但是,随着DVD产品达到顶峰和新一代高清产品的逐步市场化,2007年以后DVD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跨媒体、流媒体、大存储时代的到来使得DVD的容量再次受到挑战。

蓝光盘领导未来潮流
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索尼公司将蓝光盘产品打入中国市场,凭借其领先的技术优势和蓝光盘产品品质,在国内掀起蓝色风暴。目前,Sony 公司推出了两款蓝光盘产品,分别为25GB BD-R(一次性刻录光盘)和BD-RE(反复刻写光盘)蓝光盘(Blu-ray),不但可应用于录制、擦写或播放HD高清影像,同时也可应用于存储容量更为巨大的数字内容。相比传统DVD需要光头发出红色激光(波长为650nm)来从盘片上读取或写入数据,蓝光盘则利用波长较短(405nm)的蓝/紫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 通常,波长越短的激光,能够在单位面积上记录或读取更多的信息,这也是蓝光能够刻录出高精度、高密度盘片的重要原因。这样,存储容量将提高到至少六倍。

索尼蓝光盘不仅外观设计精美,还加入高新的技术,包括可以有效保持光盘表面不容易被刮花的防刮伤涂层和通过采用特殊的原料防止记录层的老化。

据了解,此次推出的蓝光盘系列产品首次在中国大陆的北京、上海等地的卖场进行销售,价格在300元以下。另外获悉,索尼在2006年发布的能够刻录和播放蓝光光盘(BD)的家用录像机“BDZ-V9”和“BDZ-V7”、内置BD光驱的台式电脑新产品“VGC-RM70DPL4”以及其他蓝光盘配套产品如PS3等产品已陆续在日本和某些欧美国家上市;蓝光笔记本电脑VAIO AR、蓝光刻录机BWU-100A也已在中国市场有售。据分析索尼此举意在加速蓝光在市场的发展进度。

从全球光存储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来看,1985年CD-ROM标准诞生,1995年统一DVD-ROM标准,2005年新一代蓝光高密度光盘格式的竞争又开始了,大约10年出现一个换代产品。从中国大陆的情况看,1995年的CD类产品到2005年的DVD产品,大约也经过了10个年头。索尼在光盘的更新换代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索尼对于光盘的研发注重考察三个方面:第一,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光盘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第二,光盘技术发展的自身特点,光盘技术的研发进程和新产品新技术的更新换代周期;第三,外部环境及其它因素对光盘市场发展的影响。正是有了科学客观的分析,加之索尼一贯的创新理念,才促成了蓝光盘的顺利诞生。

可以想见,未来如果以蓝光盘为光存储主流介质,我们的生活将节省多少空间,蓝光盘将为我们带来多少便利。索尼作为蓝光联盟的重要成员之一,将积极参与对蓝光技术、格式、产品的推广和普及。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