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应合理制定企业高管的薪酬制度,企业高管薪酬制度设计不能只奖不罚,必须把高管薪酬与绩效挂钩,并充分考虑本企业员工的平均薪酬。
从2001年到2003年,上市公司高管最高年薪平均值连续三年一路上扬,董事长、总经理持股市值增幅也成倍。已披露的年报信息显示,2004年继续“高歌猛进”,到2005年又爆出长虹电器世亏,高管年薪不降反增的新闻。
上市公司高管年薪连续增长,在持续几年低迷的证券市场中显得尤其敏感。中小投资者难免会质疑,高管凭什么给自己涨工资?究竟有多少高管以自己的年薪对公司业绩负责?有专家也提出,“很多上市公司高管应该为不良业绩负责,而不是一味地领取高薪。”在已披露的年报中,可找出不少业绩与高管年薪增长不呈正相关比例的公司。
高管年薪矫枉过正?
上市公司高管年薪何以连续几年“高歌猛进”?首先是对过去高管年薪偏低的纠正。所谓薪酬的高低,必须考虑到两大因素,即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我国企业的高管年薪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现在的“高歌猛进”是一种纠正行为。一项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33.68%的被调查企业高管对自己的年薪收入表示不满意,但超过50%的人认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年薪构成发生一定的变化。151人认为需要提高年薪中绩效奖金的比例,持这种观点的人占52.25%。换言之,企业高管希望增加变动的绩效薪酬,并以此来提高整体薪酬水平。
高薪养廉的美好愿景
高额的高管年薪给上市公司带来了什么?“高薪养廉”曾是一种希望———“薪水高了,公司老总权力寻租的动力就少了”。但去年,20多万元均值的年薪却未能“养”住上市公司内部的“廉”。不少高管落马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开开实业总经理兼三毛派神董事长张晨与三位董事涉嫌合谋侵吞数亿国有资产;山东巨力原董事长王清华、原财务处副处长涉嫌虚增利润骗取配股资格;浙江东方前董事长刘宁生、前任副董事长吴建华涉嫌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从而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流失;东北高速董事长张晓光涉嫌挪用公款……延续2004年上市公司高管“侵吞公司资产热潮”,股市进入2005年第一个月,又有6家上市公司10余名高管因违法违纪被查处。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至今,问题高管卷走的资金或造成的资金黑洞不下100亿元。
不止是已经爆炸的“地雷”,还有更多埋藏的隐患。专家认为,在上市公司对高管约束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薪水提升来激励公司老总们,作用似乎不大。
而市场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信心代价。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不仅高管违规侵吞资产不断,让他们投在股市里的血汗钱灰飞烟灭。在股市持续低迷,股价迭创新低时,高管年薪却照涨不误,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心存疑虑,这也是造成目前市场信心几乎消失殆尽的重要原因。
公司投资人应该清楚,高管对年薪收入不满意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高管认为其价值并没有通过报酬价格公平体现,一是容易发生人才流失,高管成为其他企业高薪挖角的对象;二是潜在道德风险,有的高管通过损害投资人权益来弥补自己薪酬不够满意的'损失'。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确有能力的高管一旦因薪资不满意而流失,肯定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有的高管“跳槽”时带走一个业务团队,或者一批核心客户,此类情况的发生将使公司十分被动。因而,公司投资人需要观念转变,认识到企业留才的重要性,合理看待纠正以往偏低水平性质的高管年薪增长。
但问题在于,高管薪酬制度不能只奖不罚。如果高管认为其拿高薪酬理所当然,也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可能进而影响到绩效的提高。2004年7月,面对股东对“联想集团为何去年盈利只增长3.5%”的质疑,联想集团主动把其7位董事当年的薪酬平均减少四成。其中,总裁杨元庆的年薪减少50%之多。可惜,能够像联想集团那样有觉悟的公司只在极少数。除非出现严重的现金流危机,大部分企业的高管薪酬属于只升不降。而且,高管虽然清楚自己增加的应是与绩效挂钩的变动薪酬,但大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有关专家认为,高管的实际情况往往是职责不清晰、授权不充分、报酬不合理。既然评估体系不健全,也就等于不具备公平的游戏规则,最终结果必然是奖罚不明。
因而,上市公司的观念同样需要转变,监管部门则应通过制度来提高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公平合理。
来源:中国财经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