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之间形成默契空调业很难打价格战

互联网 | 编辑: 2007-04-19 00:30:00转载

“现在空调企业之间都已经形成默契,今年的价格战很难打起来。”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打价格战是今年空调业与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

“现在空调企业之间都已经形成默契,今年的价格战很难打起来。”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打价格战是今年空调业与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

空调价格将呈微升走势

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的家电卖场,发现一些国内外主流空 调品牌仍不遗余力地大肆宣传,并将降价、促销的信息张贴在最醒目的地方。然而,记者发现,与往年一匹特价机1200元、1300元的价格相比,今年的空调 市场上最低价位的产品均在1600元上下,且两三千元的产品占据了市场主流,四五千元的中高端产品占据着显眼的位置。据了解,近期包括海尔、美的、松下、 LG等空调企业都纷纷表示,今年空调的整体价格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上涨,总体将呈现微升走势。

除了价格之外,记者发现,空调企业之间的竞争着眼点也有所变化。虽然从表面上看,企业之间仍是拉开“打擂台”的架势,但是,各企业都将宣传重点放在各自不同的技术卖点上,名目众多的空调技术概念充斥着整个市场。

“今年的空调价格比往年平均涨了近10%。空调企业迫于现实的压力,无力也无心再打价格战,这种共同的战略选择,让这些往日死拼的企业看起来特别有默契。”业内人士说。

事实上,这种默契的形成与行业整体面临的不良形势有着 重要联系。“在数月前铜价上涨的时候,企业仍有库存,空调价格没有立刻涨起来,而现在,企业已经过了缓冲期,价格再不上涨,就面临着亏损压力。”一位企业 人士称,铜价上涨至少给每台空调增加100元到300元的制造成本。

企业与渠道的矛盾加深

近期,国美与苏宁几乎同时发布了《空调白皮书》,虽然二者的观点相同,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出于渠道本身的利润考虑,二者都会不遗余力地压低空调产品的售价,最终,空调企业将成为渠道降价风暴的受害者。

据悉,3月底,苏宁电器就开展了一场空调降价活动,包括松下、LG、三星、三洋、大金、三菱重工等外资空调品牌与苏宁电器联手,以降价的名义启动旺季市场。随后,11家国内主流空调厂家又与苏宁电器签订了1.8亿元包销订单,声称将拉低市场均价15%至20%。

与此同时,国美宣布今年投入150亿元空调采购大单,最大限度地囤积了目前市场上主流品牌的产品,从而有效地抑制空调价格的上涨。为启动前期的空调市场,国美表示将一次性投入30%的特别让利机型,短期内空调价格较上年同期将有5%至10%的降幅。

业内人士认为,以往空调企业往往与渠道联合在一起以低价来打击竞争对手,然而,眼下渠道的降价策划已经越来越难调动空调企业的积极性,因为空调企业已有退路了,不涨价就意味着要亏损。

由此,业内人士认为,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空调企业 与渠道之间的矛盾比空调企业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首先,对于渠道来说,不降价就无法立足和发展,此外,产品价格一旦上涨,企业的利润增多,企业就会加大马 力开专卖店,这会严重影响到渠道的统领地位;其次,对于空调企业来说,目前全行业利润微薄,再不涨价将致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放下价格战,倡导 涨价,并且,空调企业必须通过增加利润,自设渠道,才能摆脱渠道的控制。

“行业利润没了,企业不涨是死,涨多了也是死。”业内人士说,空调企业与渠道都没有退路了,这是一个僵局。

空调企业寻找出路

其实,空调企业一直在寻找出路。自2006年起,国内 第一梯队的空调企业就频频推出中高端的特色空调,如海尔、美的等。随后,一些二三梯队的品牌也将竞争重心进行转移,TCL、新科、志高、格兰仕等企业纷纷 推出以特色技术为卖点的新产品。这些新技术卖点的产品充斥市场的结果是空调价格在“暗涨”,记者发现,各品牌的新款空调价格普遍比往年高出许多,目前一匹 空调的最低价涨至1600元左右,相当于往年的中档价格,而3000元的产品也几乎成为大品牌的主力,四五千元的中高端产品的数量在逐渐增多。

业内人士认为,空调行业经过数年的竞争,由上千家企业剩下仅十几家大企业,这种竞争格局使品牌成为竞争的重点。因此,随着一些一流品牌的附加值效应逐渐体现,整个市场的价格标尺也发生了变化。

此外,自2006年起,铜价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刺激空 调行业集体涨价的重要原因之一。空调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型产品,影响其价格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的成本,自去年年初以来,空调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压缩机以及 铜、钢、铝、塑料等原材料已经占到空调单机总成本的70%左右。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