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春天,周胜军一直留在沈阳老家,享受着前所未有的闲适生活。两个月前他将自己的软件“暴风影音”卖给了北京一家公司后,就很少再为业务而不停忙碌了。
周胜军的故事,也发生在国内其他流行软件作者的身上。下载类软件FlashGet、影音类软件千千静听、邮件接收软件Foxmail……这些国内最知名的热门软件,在经过一轮疯狂收购之后,几乎都被Google、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们紧紧攥在手中,一场新的血腥大战也由此揭开序幕。
“互联网竞争,已经彻底从IE地址栏转向桌面,尤其桌面右下方的位置更是关键。”4月19日,远在美国的奇虎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在电话里向记者透露说。
周鸿祎无疑是加速这一进程的人物。在过去一年,奇虎360安全卫士为数以百万计的网民提供卸载IE工具条的做法,获得了网民的极大欢迎,也使得互联网公司在IE地址栏的竞争变得更加艰难。
在这种背景下,争夺桌面客户端的战火开始蔓延。不久前,Google与搜狐因为一款小小输入法产品而爆发的口水大战,更让人看到了互联网巨头转战桌面客户端的凶险程度。同时,腾讯、微软、百度等巨头的身影也隐现其中,处处让人感受到硝烟的气息。
实际上,桌面客户端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商业价值早已不是秘密——腾讯QQ的成长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这款成功的IM软件现在几乎无所不能。
第二页成本上升IE地址栏竞争结束
但在过去多年,除了腾讯外,互联网巨头的竞争一直围绕IE地址栏而展开。
互联网企业IE地址栏一直被业界称为“黄金栏”,原因是它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互联网电脑终端的显要位置。最早意识到IE地址栏商业价值3721获得了成功。
此后,模仿3721提供类似搜索插件的互联网巨头蜂拥而至。百度、Google、中搜、搜狗、新浪搜索、CNNIC通用网址等公司纷纷切入这一市场。其中大部分插件和工具条由于无法正常卸载,均被网民指为“流氓软件”。
令这些互联网企业深感遗憾的是,IE地址栏争夺战还未到达“高潮”,便已进入了尾声。因“两虎之争”而导致的轰轰烈烈的反“流氓软件”运动,使网民对IE插件和工具条的反感程度空前高涨,也使得互联网企业占据IE地址栏的难度和成本急剧增加。
最近举办的第二届“在线调研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所传递出来的调查数据显示,84.3%的国内网民会主动屏蔽弹出窗口广告。IE插件是弹出窗口广告的元凶,这也意味着八成以上的网民可能主动卸载IE插件。
奇虎公司截至4月19日的统计数据则显示,在过去半年,网民通过奇虎360安全卫士卸载3721、QQ和CNNIC、百度等四类IE工具条的累计数量分别为2898万、2082万、1941万以及1837万。奇虎公司公关发言人肖洁对此认为,目前IE地址栏插件的安装率只有去年的10%,很多互联网公司已经放弃了对IE地址栏的争夺。
在这种局面下,依然希望在IE地址栏有所作为的互联网企业,就必须承受成本的大幅提升。坊间流传的一种说法是,Google目前通过软件捆绑工具条的价格已经提升到2元以上。而在过去几年,安装IE工具栏的价格一直在0.3元-0.5元之间,不到目前的四分之一。
第三页转攻方向:桌面右下方
IE地址栏时代的提前结束,也宣告了桌面客户端争夺战的提前来临。其中,桌面右下方的位置更是成为本轮争夺战的重点。
桌面右下方是桌面应用软件的主要集中地,其潜在价值不言而喻。“下载、输入法、IM、杀毒等常用软件都集中在这,许多互联网公司都希望走腾讯当年的老路。”赛迪顾问一位分析师向记者分析说。
实际上,早在两三年前,国内几大互联网势力就已围绕收购客户端软件展开了激烈角逐。
去年,百度在耗资百万收购了MP3播放软件“千千静听”后,又以3000万元收购了国内最知名的下载网站天空软件。
竞争对手Google的收购步伐则紧随其后。今年初,Google正式向国内最大的下载软件迅雷投资500万美元,并宣布为迅雷提供搜索技术支持。三个月后,谷歌颇受争议的输入法产品也浮出水面。
与迅雷齐名的下载软件FlashGet被ZCOM提前收购得手。FlashGet又称网际快车,是国内最受欢迎的本土下载软件之一。2006年上半年,获得凯雷1000万美元投资的ZCOM智通无限科技有限公司以千万元的价格将之收购。
在这些互联网巨头的牵动下,软件“互联网化”速度正在加快。QQ和MSN已经成为知名的门户巨头,瑞星在杀毒软件中嵌入了网站首页,迅雷和Flashget则衍生出流量巨大的下载网站,搜狐、Google也把输入法作为通向搜索的途径。
最近,同类软件之间的激战也在持续升温。国内某下载网站的站长向记者透露,最近FlashGet和迅雷都在拉拢国内众多下载网站,甚至不惜提出了提供服务器带宽等颇具诱惑力的承诺。另一侧,去年推出超级旋风的腾讯也对此虎视眈眈。
“以前大家都是单纯的争夺用户,现在却演化成了资源战。是否拥有全方位资源,将是最终考验各个软件未来的根本因素。”上述人士称,这些表象纷杂的收购和竞争都说明了:互联网竞争已经进入“后IE时代”,谁能成为“桌面之王”,谁就是下一个互联网领袖。
第四页隐患:谁来监督“作恶”?
热闹的桌面之争,难免会让人回想起当年“IE插件满天飞”的时期。如何保障网民的利益,这个话题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警惕。
“求求这些互联网公司,放过这些我们喜欢的软件吧。”一位新浪博客如此呼吁。在他看来,优秀软件一旦被互联网公司收购之后,难免会成为它们作恶的工具。“收购金额这么大,互联网公司难道会做亏本生意?”
赛迪顾问分析师常燕杰向记者透露说,目前不少热门软件都设有后门,可以轻易获得用户隐私。“有心者”通过对这些隐私进行分析,就能了解网民的上网行为,并能从中获得很多商业利益。
“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立法还很滞后。分析用户上网行为是否触犯个人隐私,以及该怎么处理,国内相关的讨论还不多。”常燕杰透露。
盛峰律师事务所知名律师于国富则认为,一些互联网公司通过用户的浏览器和cookie等技术,就可以轻易地获得用户的上网痕迹,并对其进行跟踪。客户端软件的应用,显然会给他们更容易地实现一些监控功能提供条件。但是,目前还没有太确切的证据证明这些软件都有后门。
记者 李国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