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健康第一”把孩子轰回操场!

互联网 | 编辑: 顾沈伟 2007-05-10 15:00:00转载

 

月29日上午10点到11点,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的文件要求,全国亿万中小学生进行了一个小时的“阳光运动”。谁都知道,仅靠这一个小时,不解决任何问题。但人们还是在这一个小时的“阳光运动”中,感受到了形式之外的丰富内容。因为有了这一个小时的运动,人们反思起中小学的体育现状,关注起青少年的身体状态,聆听起来自专家的呼吁,譬如如何“把孩子轰回操潮(5月8日《生命时报》);同时,也对中央政治局会议对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健康第一”的总体要求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要“把孩子轰回操潮,就要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严峻的现实是,升学指挥棒常让体育锻炼的时间,变成了“自习时间”、“考试时间”、“补课时间”;不用说学生别想在课余时间上操场,就是排上课程表的“一课两操”,也常流于形式;即使放学在家,学生有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也会着迷于摆弄变形金刚,或沉溺于网络,通常不会用来滚铁环、抛沙袋、放风筝、捉迷藏……

于是,就有了更严峻的现实:来自天津的调查,说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水平;来自北京的调查,说有八成青少年体形不良,走路时探颈、驼背、窝肩的比率高达46.1%,有17.7%的青少年是X型腿或O型腿;另有调查表明,中小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一倍,初中生近视眼的比例接近60%,高中生达到76%;专家则把现在青少年的体质概括为“硬、软、笨”,即关节硬、肌肉软和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如果说,少年强,则中国强;那么,身体不强,少年就强不了。

中国人曾被讥为“东亚病夫”,如今,摆脱了贫困与落后,中国人不能再因教育的失误而成为“东亚弱夫”。从这个角度说,能不能“把孩子轰回操潮,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没有这样的理念,就别想“把孩子轰回操潮。

要把孩子轰回操场,就要用“健康第一”来纠正家长爱的偏颇,来修正老师事业心与责任感的偏移,来更正社会对学校业绩认定的偏向,来调整学校评估标准和某些招生政策上的偏离。家长对子女的爱,通常表现为灯下陪读,很少有操场陪练;通常只催促在不同的补习班赶场,很少鼓励去操场锻炼;通常只关心成绩的排名,很少在意体质的下降。老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往往只被误认为作业的要求是否严格,课外时间是否加班加点,甚至于是否管得学生提前来校早读、中午在校自习、下课也不离开教室……而社会对学校业绩的认定,向来“出水才看两腿泥”,考试成绩见高低。至于学校评估和招生政策,虽会顾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但往往缺乏刚性制约,缺乏过程监控,缺乏责任追究。即使升学有体育成绩的要求,才靠“拼命一搏”就能考出来的,跟平时锻炼并没有太大关系。要把孩子轰回操场,需要家长理解,需要各科老师配合,需要全社会的共识,更需要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评估标准和招生政策。

对一个人来说,“健康第一”;对一个家来说,“健康第一”;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同样“健康第一”。把孩子轰回操场,让每天一小时的“阳光运动”,来张扬这“健康第一”吧!

 

 

 

来源:红网

更多新闻点击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