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设语文课又如何?

互联网 | 编辑: 顾沈伟 2007-05-11 13:20:00转载

 

5月9日,媒体的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英语不过不能毕业,现在汉语不过也不能毕业1北京大学教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设置了“素质教育通选课”,其中要求所有学生,包括理工科学生,都要选择一两门语言文字类的课程。(5月10日《北京晨报》)

大学语文已沦为边缘学科,这是不争的事实,教育部的要求能否促成其回归主流地位,并由此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我不敢作乐观想。这么说的理由有三:

其一,以现有的大学语文师资力量实难担当此重任。由于大学语文所处的尴尬地位,随着语文课时的逐年减少,语文教师队伍不断萎缩,优秀教师更是凤毛麟角。报道称,北京大学拟安排名师来给学生们上语文课,比如汉语专家陆俭明上《汉语和汉语研究》、蒋绍愚教授上《大学语文》等。为什么?盖因为师资力量不足。4月17日《中国教育报》披露,记者了解到,有的学校没有大学语文教师,由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甚至有的学校全部由研究生上课,这些教师也只是把大学语文作为过渡,根本无法保证授课质量。北大尚且要聘请名师上语文课,其他大学可想而知。可这么多的大学,名师上得过来吗?

其二,低劣的大学语文教材难以保证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指出,教材建设中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在某些地区和单位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他还说,一些教师出于职称评定等因素的考虑,自编教材给学生使用,还有少数学校关起门来使用自编的教材,这些教材普遍水平较低,有的甚至是“搬”别人的材料。(出处同上)拿这样的教材授课,岂非误人子弟?

其三,即使制定一个“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的规定,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语文水平总体下降的趋势。首先这有个“过关”的标准问题,达到什么水平才算过关?这是个人言言殊的问题,很难确定一个公认的价值标准。其次这一规定的实施势必会促成大学语文重蹈中学语文教学的覆辙——走应试之路,无非是以分数论英雄。谁曾见,如此这般的十多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又让学生们掌握了多少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窃以为,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单单就语文教语文是永远也学不好语文的,中学如此,大学亦然。如果不把大学语文纳入整个大学的课程改革进行筹划,单凭几条规定是难以奏效的。根本出路在于,学习美国大学的经验,在课程设置和管理方面实行通才教育。中国大学的课程完全是围绕专业设计的,美国的通才教育强调的是专业以外的其他课程的学习,是一套完全独立的课程体系,后者强调知识的广博与贯通,注重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贯彻多元文化的学习。就写作而言,所有的美国大学都将写作课列为通才教育的必修课。为了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许多大学还专门设计了讲演课。急于事功是学不好语文的,只有将语文纳入整个大学课程设置的有机体内进行科学设计和严格实施方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

 

 

 

来源:红网

更多新闻点击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