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电影印象里,成龙应该是个不能被忽略的人物。然而在时下,这个从来不用替身完成的电影时代似乎要终结了。早在电脑特效走进电影拍摄的那一刻起,就有影评人在预言,电影院里再也不需要替身,而是计算机。
当然,《蜘蛛侠》不是电脑特效这场革命的代言人,只是95%的采用了电脑特效来完成惊险与打斗的场面。令一个人靠一根电话线悬吊在60多层的高度,令手雷可以贴进一个人脸颊一纳米的距离引爆。替身的下岗对于时下任何一部科技电影来说都是对视感官器刺激体验极限的挑战,谁花样更新,创意更绝罢了,反正计算机是个只有想不到没有作不成的好东西。然而,俺不得不说,既使有再奇妙的点子,带给观众的也许再不会像《黑客帝国》中尼奥第一次使出铁板桥躲避飞来子弹的场面更让人惊憾。虽然与现在任何一个特效完成的惊险场面相比都显得极小儿科,但那是种憾之不动的初次体验。
同理,国产大片《英雄》中,数万支秦箭射向刺客无名的那个特效场面,也深深地烙进我们的脑海,此后,中西电影纷纷找到了一个博得票房的好市场,纵观近三年的中西电影,用电脑特效来制造宏大惊险场面的份额一度升温。当然,电影拍摄也陷入了一个不断用电脑制造新奇场面的瓶径,并且对国内电影来说,简直泥足深陷。《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和三大知名导演无一不因同样的理由被骂得不成人形。远不足没有电脑特效时来得让观众满足。俺以为,并非是观众的眼球被喂叼了,而是电影元素天平的失衡。
人类的进步之所以要发展科技,是因为科技有兼荣、共享、普及的三重特性。第一电脑在研制之初无论多么笨重与昂贵,今天还是价廉物美地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脑特效也一样,可以交易买卖、学习掌握、无限开发。于是电影人纷纷投资抢占,大把的制作费流向了缔造视觉冲击新纪元的战场,从而在没有特效时代最受重言的剧本,演技,内涵被迫因了投资总额坐了冷板凳。海岩曾说,我们可以花二千万给电脑特效,就是不肯花二百万给个好编剧。虽然这句话俺不十分同意,但至少可以佐证电影人们错误地把一种最能被人仿佛跟风的拍摄手段作为了主流。
《蜘蛛侠》同样属于一部不折不扣的特效电影,但可喜得是,西方电影人除了在特效上花足钞票的同时,也给人物本身成长环境,性格刻画留了不少份量。甚至特效只是一种辅助,蜘蛛侠在杀亲之仇夺爱之恨中如何选择与传变的探讨。与前作相同,本片抛出了:“做好一切,从调整自己开始”的主题。不知俺挑明这个浅显的道理之后,对多年来野心角逐奥斯卡小金人的导演们,是否有所辟益?
来源:腾迅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