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荒”是医疗体制扭曲的“副产品”

互联网 | 编辑: 顾沈伟 2007-05-14 14:20:00转载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然而,被誉为“白衣天使”的护士们的职业待遇、行业状况却并不乐观——据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日前披露:“我国有20%的护士因经济原因离开工作岗位”,“一个ICU护士的收入如果按照小时计算,比一个保姆的收入还低”。于是,“护士荒”现象悄然出现:如在广东,医护比例不到1:1,远低于临床需要的1:2;仅“广州医院的护士缺口至少不下2万名”。(5月13日《北京青年报》)

5月12日是全世界护士的节日。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护士142.6万人。可以说,算得上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然而,在2006年初卫生部调查的全国400多家二、三级综合医院中,其中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最低的为0.26:1,大致为4个床位只配备1名护士。因此,护士的严重短缺不仅是广东各家医院,它已成为全国普通存在的现象。

在今年的“两会”上,王智琼委员表示,我国目前护士总人数相对于13亿的总人口来说,这一数量还远远不够,我国护士仍然严重缺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护士与总人口的比例约为千分之五,而我国这一比例只有千分之一,以此计算,我国尚缺数百万名护士。整整一百万护士的巨大缺口,显然,医疗领域也同样出现了类似于“民工荒”的“护士荒”。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渐提高,公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而,患者的要求服务标准越来越高,从而需要大批量的护士队伍。就目前而言,医院护士所要达到的标准,仍旧沿用的护士编制还是1978年制定的,即护士与床位的比例是0.4∶1。这说明,一个标准执行了长达28年,至到现在还未达到,更不用说与国际标准接轨,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震惊。

护士是以患者为服务对象,而当下患者总量增加护士却在减少,从而导致了“护士荒”的出现,这无疑表明,“护士荒”的背后是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严重缩水。大家明白,患者护理是一个需要技术较强,素质要求较高的一项工作,“护士荒”不仅会使医疗服务质量严重滑坡,同时也会存在严重的医疗隐患。比如在国内不少医院,现在由于病房护士少,病人需要的护理工作不到位,医院就让病人花钱聘护工,出现了“护工围着病人转”的情况,护工成了护士的“替补队员”,这也是护士短缺的一个缩影。

“护士荒”之所以形成,笔者以为,在国内医疗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医疗领域的商业化和逐利化,是护士变得急剧稀少的“催化剂”。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会议上,权威人士就指出,在国内不少医院纷纷采用精简护士的方法来节省支出。这一方面导致护理人员更加紧缺,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护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另外,一些医院为了减少人力成本,以低薪聘用合同护士,正式编制的护士队伍逐渐被临时聘用的护士所代替,形成了医院内一支同工不同酬的队伍,从而导致了护士队伍的不稳定。

因此,“护士荒”可谓是医疗市场化改革所衍生出的“副产品”。眼下,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压在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之一,已被视为医疗改革不成功的重要标志,那么,由于医疗市场逐利化,而加快了“护士荒”步伐,又因为“护士荒”,而造成的医疗服务大幅度缩水,是否也可被视为医疗改革不成功另一个显著标志呢?

 

 

 

来源:红网

更多新闻点击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