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儿子回家陪着吃顿饭,家长心甘情愿花上100元作为奖励,这对于家住东海路某高档小区的刘女士和老伴来说,早已经不新鲜了。这个周日是母亲节,刘女士获得了她实行奖励制度半年多来为数不多的免费机会——儿子送给她的母亲节礼物。(半岛都市报5月12日)
“回家吃顿饭,奖儿一百元”,折射出天下多少父母的无奈和辛酸。对年轻儿女来说,“常回家看看”,真变得那么艰难?
许多年轻人的共同想法,就是父母有吃有穿,又不缺钱花,自己还不时补贴家里,长辈应该心满意足了。殊不知,人老了,最注重的是温情,享受得是那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钟情的是那家人团聚的融融氛围,期待是那家庭和睦的浓浓情谊。这种精神上的需求,是任何物质和金钱所不能替代的。
诚然,现代社会生活紧张,工作繁忙,竞争激烈,节奏快捷,但怎么说,也还没有忙到无法和家人团聚的地步。年轻人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假期安排,恐怕是花在社交应酬、玩耍找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上面。懒得回家,说到底,还是年轻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表现。
像这种“回家吃顿饭,奖儿一百元”的现象,虽然是特例,但类似情况,不在少数。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心都能剜出来;而子女对父母,却是人心隔肚皮。连回家吃饭,都要靠父母乞求和“奖励”,真不知道,世界上最纯洁最温馨最真切的家庭关系,将滑向何处。
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细胞。当那么多子女,对生育和培养自己的父母实施事实上的“精神遗弃”时,呻吟和颤抖的,不仅是父母,更是全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规范出了问题,必然影响到社会和谐的构建。而在这方面,法律又不可能做出调节,只能够依赖道德的自觉。在又一个母亲节到来之际,愿天下的为人子女,都能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回去和父母团圆,抱一抱父亲佝偻的脊背,吻一吻母亲憔悴的白发,发自内心地说一声:“我爱你1,并以此警醒自己麻木的心灵,做到“常回家看看”。
来源:红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