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退市后的日系笔记本在华发展(中)

互联网 | 编辑: 朱瑄 2007-05-14 00:30:00原创

NEC退出中国市场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中不免有些遗憾。作为第二家退出中国市场的日系笔记本品牌,NEC曾经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难以忘记的印象。

NEC退出中国市场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中不免有些遗憾。作为第二家退出中国市场的日系笔记本品牌,NEC曾经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难以忘记的印象。看着网上的新闻,再看看下面的读者评论,我也多少知道了,NEC和松下的离去是慢慢积累的结果。而如果现有的日系品牌不注意这种正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量变,质变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半年前的上篇文章中我们曾经给大家介绍了日系三大品牌在中国各自的发展概况,没想到仅仅半年的时间,前文中提到的两个品牌就已经在中国市场消失了。我不是什么乌鸦嘴,我也没那么能耐,我仅仅是想告诉中国还尚且有理智的消费者,什么样的笔记本值得花那么多钱去买。我们都知道ThinkPad是高端笔记本的形象代言人,它以性能卓越、安全可靠而著称。但是在知道ThinkPad的人群中又有多少人真正使用过它呢?这就是宣传的力量——广告宣传、口口相传,总之在一定的受众群内,它闻名了。那么世界上的高端笔记本就只有ThinkPad么?如果我问你:Lifebook S/ Terca/ Toughbook/ Latitude,你能说出他们各自所属的品牌名称么?相比于ThinkPad,我想知道后者的人太少太少了。但是,上述五种笔记本系列代号,可以说都是高端笔记本的代名词。宣传的效果在这里显而易见,而且从质量上来说,后四种品牌的品质绝不比ThinkPad差,所以说几乎相同的环境下,他们做的并不是很优秀。

 

我们再将话题转回,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日系笔记本一直无法融入到中国市场的大环境中呢?我想在日企中工作的中国同仁一定会有所了解,那就是“中央集权”。在中国,日本企业的管理一般都是由日本总部直接派驻日本人进行管理,这一点在笔记本厂商中都可以得到印证,不光NEC、松下如此,富士通、东芝也是这种管理模式。我们不能说这种管理模式不好,但是在市场变化飞快地中国,日本式中央集权管理的反应速度显得有些滞后,不断变化的市场让这种管理显得有些“愚笨”。而且,就算常驻中国的老大们反应迅速马上汇报日本总部,总部的反应速度也不够迅速,而一直以来让中国人值得学习的严谨作风,在此时也显得有些“呆滞”。以2006Intel移动处理器更新换代为例,日系品牌的反应速度远远不如欧美品牌及中国本土品牌。而且笔者特别注意了某日系品牌,推出采用Napa Refresh平台的笔记本要比欧美、中国本土同行慢了2个月的时间。而且在宣传上,日系品牌普遍没有欧美品牌力度大,要是和“狼”一样的中国本土品牌相比,那根本就是没有进行宣传一样。2个月的时间让日系品牌落后了不止两个月的销量,而且在潜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也是直线下降。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日系品牌的产品线普遍过短、价格过高,这一点也是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的。以NEC为例,其在中国主要销售两个系列的笔记本——A系列以性能、性价比为卖点;S系列以轻薄、续航时间为卖点。但是两者面对欧美和国内同行的竞争,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要论性价比,A系列显然没有国内的产品更能吸引手头并不宽裕的中国消费者;要论商务特性,S系列又没有ThinkPad X系列更能说服企业采购人员。而且,价格永远都是日系笔记本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看看现在还在中国市场上存活着的三个日系品牌,他们的零售价格普遍要高出国产品牌20%-30%,要高出欧美品牌10%左右,试问这样的售价怎么可能赢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NEC走了,现在只留下了东芝、富士通和索尼,而显然日系笔记本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三足鼎立之势。索尼的强势不仅让东芝和富士通汗颜,也让其它笔记本厂商有些招架不住。索尼的笔记本同样很贵,但是其凭借较长的产品线,丰富的配置,较快地产品更新速度让消费者时时都有新鲜感。况且,索尼的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了时尚的代表,不论是她的笔记本还是数码相机,几乎每次的新品都会给我们一些惊喜。而反过头来看看富士通和东芝,尤其是东芝,产品的设计显得那么古板,好像永远都是给商务人士准备的,即使是注重影音及性价比的Satellite系列也不是那么时尚。也许这和他们的定位不同有关,更注重商务市场的东芝和富士通在专业商务笔记本的设计上要比索尼更严谨和专业一些。比如TercaLifebook S的设计显然是VAIO BX系列要学习的;而且内置软件方面,东芝和富士通的专业程度和易用性绝对要比索尼更好。

 

如果让我说今后的日系笔记本如何发展,我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进行全方位的配置预装。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看看ThinkPad X60系列笔记本的配置有多少款,再看看东芝Portege M500的配置有多少款。两款笔记本都是属于轻薄便携商务型,但是覆盖的价位段却天壤之别。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除非有特定的需求,或正好选购的配置、价格两者都能覆盖,否则很难说Portege M500能中标。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