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形成的竞争性电信市场的一些启示

互联网 | 编辑: 2007-05-16 00:30:00转载

今年以来,信息产业部、发展改革委等电信主管部门数次批评国内移动通信 运营企业“套餐泛滥”的行业不正之风,明确要求降低以漫游费为代表的资费标准,让手机用户打得更欢、听得更畅。尽管这是民心所向、政策所指、主管部门所 期,但不管是减少套餐,还是降低漫游费的改革,

今年以来,信息产业部、发展改革委等电信主管部门数次批评国内移动通信 运营企业“套餐泛滥”的行业不正之风,明确要求降低以漫游费为代表的资费标准,让手机用户打得更欢、听得更畅。尽管这是民心所向、政策所指、主管部门所 期,但不管是减少套餐,还是降低漫游费的改革,都显得异常曲折。

套餐多、漫游贵的移动通信顽疾究竟何时休?信息产业部“金令”频传,只有“双改单”路线明朗化,而漫游费下降还是扭扭捏捏,套餐还是杂乱无章, 究竟是什么让这些问题不能一揽子解决?信产部道道“金令”为何难以化冰?恐怕关键还是利益问题,有业内人士称,“零成本”的漫游费虚高情况,最能体现目前 国内电信业“竞争对手”转成“价格盟友”的问题。包括长途费、漫游费等的价格水分多年都挤不出来,可见电信企业在暴利驱动下对主管部门一些指导性政策的漠 视。垄断只会降低效率,只要有可能就应打破垄断,让价格在自由市场中形成,从而促进竞争,提高效率。

世界电信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从垄断走向竞争是各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回顾西方竞争性电信市场的形成过程,对于我国电信行业进一步破除 垄断,鼓励竞争,促进电信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首先看一下德国,电信业一度是德国最主要的垄断行业。德国电信业市场化,首先是将政府职能和企 业职能分离。其次,放松管制,对那些希望进入市场的公司,没有对其外国股份比例进行限制。在管制程序方面,也没有设置复杂的准入程序,只要申请,很快就可 以得到批准并投入运营。从总体上看,管制的放松使参与电信业务的运营商大幅增加,在新兴电信市场,垄断被打破,竞争较为充分。美国则是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垄 断企业的发展。在美国国内电信市场由垄断到竞争的转变过程中,美国司法部和法院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司法机关对垄断势力的限制和对新生公司的扶持,有力地 促进了竞争性电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英国以提高企业效率为核心的电信管理体制改革,成效颇为显著。英国的电信改革面临着国有垄断电信体制推向竞争和民营化 的双重任务。从1969年开始,英国用了20年时间,走过了国营电信企业民营化、双垄断体制引入竞争和全面开放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全过程,走了一条有步 骤、有秩序、循序渐进的改革道路。

目前,我国电信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但种种反竞争行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阻碍着我国电信业的进一步发展。西方竞争性电信市 场的形成途径对推动我国电信改革、进一步破除垄断、促进竞争有着重要的启示。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维护主体电信企业运营效率,防止竞争非效率,是西方 国家成功实现电信市场由垄断转变为竞争的主要途径。要让暴利的价格坚冰消融,我国目前的电信改革应把重点放在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上,既要采取措施限制 主体电信企业的垄断势力,又要维护其运营效率,提高其市场 竞争力 和国际竞争力,防止过度竞争和低效率的竞争。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垄断行业继续存在一天,公众权益就会继续受损一天,社会公正就难以真正实现。垄断价格需要接受市场化改革的阳光暴晒。政府的 宏观调控 和 监管,仅仅是破除行业垄断的一个治标之策,治本大计还是在于引入竞争。惟有竞争,让市场化的阳光消除行业垄断,方能有硬性的成本收益核算。竞争企业的经济 学特征,是他们的产品必须接受市场给他们的价格,而垄断企业的特征,是它们为自己的产品制定价格,让市场接受。打破垄断,全面开放,鼓励竞争,放开价格, 有利于提高行业的服务质量;同时,市场竞争机制可以降低服务成本,为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所有投资者的公平竞争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