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关心某群人的时候,通常会显得十分肉麻。比如,杭州市最近建立了一套制度,每年将安排150名杭州民营企业家进行专项体检和疗养休假,费用由政府承担。说实在话,如果我是民营企业家,我会拒绝这样的优待。因为,但凡有点常识,都会想象得出来,政府这样的做法肯定会挨骂。
该骂!组织此事的有关部门官员说,民营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推动者,他们的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关系到杭州市的经济发展。这话倒也不假。只是,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分工与合作网络中,一方面离了谁,这套体系都照样运转,但另一方面,这套体系又谁都离不了。不说别的,单说离了环卫工人,比如某一天,他们中的一半人病了,还能是人间天堂吗?
这是简单的市场经济常识。在市场中,人跟人是平等的。有些人是富人,却未必具有企业家精神,而富人掌握的资源会被富人追求收益的动机驱动,自然流向不富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手中。同样,这样的企业家与普通员工、与其他人也是自然平等的,因为企业家离开他人的交换与合作,其价值就根本无从表现。因此,一个明智的政府,会平等地对待市场的所有活动主体,因为政府根本无从事先知道,资源将流向谁人手里,谁将成为企业高手,谁将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为他人创造更多机会。偏袒某些人,意味着歧视所有其他人,而这很可能妨碍资源流入到未知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手里,从而影响财富创造过程的效率,扭曲财富的分布格局。
但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国内各级政府好像无人理会,包括受过高等教育、向称人文荟萃之地的杭州。各级政府官员已经习惯于把人划分成三六九等对待,以前是按照政治身份来划分,现在则有了新的划分标准,那就是为政府官员创造政绩的能力。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所以上级政府衡量下级政府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是本地的经济增长率和税收增长率。因此,凡是能够给本地贡献GDP及税收的群体,就得到政府的格外青睐。
这就可以解释各级政府近些年来的普遍做法:相比于普通民众的消费,投资创造GDP和税收的能力也强得多,所以政府就采取种种办法吸引投资,照顾投资者。相对于私人资本,跨国资本更为雄厚,所以政府的投资优惠几乎无一例外专供外商投资。相对于工人,企业的GDP贡献似乎更大,所以政府就照顾企业,假如有工人试图影响企业经营,政府就替企业摆平,至于工人的权益,就无足轻重了。因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政绩的能力高于一般企业,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就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
政府给民营企业家提供免费体检,不过是这种政绩创造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类似的政策很多。比如,纳税额超过某个水平的企业主可以使用警车牌照,其子女可以进重点中学,等等。江苏昆山市曾经很系统地将这种政策总结为“亲商、富商、安商”,那里的政府还曾经动员起来,帮台商寻找家人呢。
然而,在这种环境中,企业家真的犹如在家中的感觉吗?他们很可能只有那种“宾在他人家”的感觉。归根到底,政府照顾企业,主要是因为企业能够给官员们带来好看的政绩。在政府官员眼里,企业家与其他人不同,因而可以获得特别照顾。但政府特别照顾企业家,背后有一个绝对的不平等:政府跟企业、官员跟企业家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不能归入同一个范畴。企业家、企业,不论是否得到照顾,都不过是官员用以实现自己政绩目标的一个工具。
由此不难理解这样一种现象:今天尚是座上宾的企业家,明天就可能走投无路。比如,地方政府为了创造政绩,采取种种优惠政策鼓励私人企业家上马钢铁、水泥、铝合金等项目,也鼓励企业忽视环境标准。一旦上面风向转变,地方政府经过理性计算,发现转向最合算,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这些企业,企业家连哭都找不到地方,而政府则依然是赢家。
政府为企业家免费体检,所透露出来的正是这种扭曲的政商关系。企业家在中国得到的政府照顾,也许是世界上最周全的。但是,个中企业家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却是个未定的问题。比如,这番杭州政府像父母一样照顾企业家,究竟是给民营企业家增添了保险,还是损害了企业家的声誉,这笔账民营企业家大概得算上一阵子。
来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