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英年早逝后,民营企业家的健康问题一直为公众所关注。日前,杭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一个文件:包括阿里巴巴网站首席执行官马云、吉利汽车公司董事长李书福等在内的150名杭州民营企业家,每年将接受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安排的专项体检和疗养休假。(《现代金报》5月23日)
跟当年的“浙商清华深造学费由公家埋单”事件一样,“政府拨款请民企老总体检疗养”甫一见诸媒体,在公众中间就引起了一片争议。指责政府“劫贫济富”,质疑政府为何不出钱为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工进行体检,诸如此类,各种声音都有。当然也有人对此表示支持,理由是:那些企业家交税多,多享受些福利也无可厚非。
笔者坚决反对“纳税多所以福利多”这样的观点,因为纳税行为本身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缴入国库的税收收入已经属于全民财产,如此才能实现税收调节贫富的重要功能。但是,民营企业家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问题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更为紧密,政府从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尊重企业家,并给予他们合适的关爱是非常必要的。很大程度上,浙江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政府对企业家的一贯尊重和关爱是分不开的。
问题不在于政府该不该关爱企业家,而在于关爱企业家的方式。培训企业家或者给企业家做体检,这比某些地方实行“企业主给官员打分”决定官员去留,或者承诺给企业主子女中考加20分,甚至给予某些法律特权等等,无疑都要好得多。但是,动辄金钱开路的方式同样突破了公众的心理承受底线:无论是出资42万元请企业家走进清华大学培训,还是拨款安排企业家体检和疗养,给公众的感觉都是政府在“挥霍属于纳税人的钱财”,使用金钱手段“献媚”于企业家。
其实,区区几百元的体检费对于企业家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这却是一种看得见的不平等———政府对企业家的关爱,却使得企业家背离公众越来越远,“仇富”心态被刺激出来,这恐怕是真正的企业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在笔者看来,政府关爱企业家永远比不上公众尊重企业家更有价值。公众对企业家的尊重(而不是仇视),是一个健康财富文化形成的标志,也是一个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真正的企业家最希望得到的是公众诚心实意的尊重,而不是从政府那里得到所谓的“福利”和“特权”。政府以金钱开路关爱企业家,或者实行“企业主给官员打分”决定官员去留之类,看似关爱企业家,其实是害了企业家,使得他们在“贫穷的大多数”的群体中更加孤独,更加受到仇视。
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关爱企业家的根本准则应该是,关爱行为本身有利于让公众加深对企业家的尊重。如果不能,那就不是真正的关爱,而是一种“双输”行为:政府失去公众的信任,企业家失去公众的尊重。
来源:燕赵都市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