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国务院纠风办在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上表示,政府节庆活动不得邀请演艺明星。可是,5月20日安徽和县第三届蔬菜博览会不仅请来数位明星“大腕”捧场助阵,还采取行政推动方式发售“入场券”至县直单位、镇村和企业。另外,组委会办公室还专门下发了一份纪律要求通知,要求各镇、县直单位观众要始终保持“旺盛热情”,每个节目的上下场都要热烈欢迎、鼓掌。(5月23日《新京报》)
据悉,该县是按照“声势大、密度强、影响广、效果好”的要求,策划这次蔬博会的,应邀前来助兴的明星有李双江、杭天琪、斯琴格日乐、李琼等。但当地群众却认为,政府耗巨资举办这样的大型活动是形式主义,老百姓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何况政府以行政推动方式发售入场券也于法无据。至于发文要求观众“热烈鼓掌”,在所有的“公款追星”闹剧中,又增添了一项吉尼斯纪录,又多了一个茶余饭后的笑料。
按理说,一些地方动点脑筋,搞点吸引眼球的宣传活动,用以树立形象,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宣传就搞明星演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玩“政府请客,百姓埋单,明星发财”的游戏,凸显的不仅仅是当地政府对民生的漠视,还有执政智慧的欠缺或枯竭。要知道,一个地方的发展,靠的是政策、环境、文化及软硬环境的不断完善,不在优化投资环境上花功夫,滥搞节庆活动,肆意“公款追星”,一时的热闹背后必是民怨沸腾。
“公款追星”频现升级版,从侧面暴露了我国财政支出机制上的痼疾。据报道,在文化发达的国家,根本就不存在“公款追星”的现象。因为政府部门的预算是“铁预算”,不可能有这项开支。而在我国,财政预算往往是“软预算”,在支出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领导干部个人的偏好有时就能决定巨额公款的投向。加之人大监督疲软,公众监督虚置,审计监督成了“马后炮”,使得操办者心儿不慌、脸儿不红、随意花钱而不必承责成了“潜规则”。
发生在安徽和县的这幕顶风公款追星闹剧,说明有关部门的“禁令”在更多的时候成了“橡皮泥”。去年9月1日,全国统一实施了新修订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对“公款追星”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今年4月9日,国务院纠风办再度高调对节庆活动重金邀请演艺明星捧场的现象进行全面清理,强调“谁审批,谁负责”,强调“严肃查处”、“责任追究”。不少人以为,祸国殃民、“穷快活”式的“公款追星”正在走向穷途末路,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4月13日,湖北襄樊举办诸葛亮出山1800年大型庆典,邀请了演员唐国强、教授易中天、央视《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冠亚季军等文化及演艺界名人捧场;4月20日,河南新郑举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由邓亚萍点燃圣火,余秋雨主持央视直播,唐国强、齐豫、沙宝亮、毛宁等将参加拜祖大典音乐晚会,中央电视台全程进行现场直播……这些公然挑衅“禁令”追星之举尽管广受质疑,骂声一片,却很少听到令人满意的“下回分解”,不知纠风部门有何感想?
由是观之,“公款追星”积弊已久,要使其寿终正寝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不给各级地方人大审查预算、批准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况的权力;如果不加强对举办节会和庆典活动的公款使用情况的审计,依法依规把追星的成本和损失摊到“决策者”头上;如果禁令依旧成为摆设,“高压线”不带“高压电”,那么,政府顶风发文要求观众为公款追星“热烈鼓掌”之类的闹剧还会再度粉墨登常。
来源:红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