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之一。空调业中的HCFC(含氟利昂非环保制冷剂)替代问题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但由于大多数国内企业应对迟缓,正在面临国外企业专利成本压力。
前不久,德国霍尼韦尔牗中国牘有限公司将涉嫌侵犯使用R410A知识产权的一家中国制冷剂生产企业告上法庭并获得了一审胜诉,致使该企业经济损失约25万欧元。无独有偶,近日杜邦也将两家中国制冷剂生产企业诉诸法律,状告这两家企业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涉嫌使用了杜邦的专利技术。一时间制冷剂成了空调制冷行业的热门话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95年底作出决议,要求发达国家于2020年停止使用HCFC(含氟利昂非环保制冷剂),维修使用至2030年,发展中国家于2016年冻结前一年年消费量,2040年全部停止使用。因此,我国距离停止使用HCFC为期不远了,研究寻求合适的替代品已是刻不容缓。
有资料显示,早在2004年杜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就占到杜邦公司全球销售额的5%,而增长率则达到32%,成为杜邦在全球第二高增长市场。霍尼韦尔则在2007年4月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制冷展高调宣布其R410A认证计划,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SGS帮助,使中国空调企业使用专利制冷剂产品获得认证,可以顺利通行欧美等国际市场。
国内使用新型替代制冷剂已经起步,但是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家用空调基本上都是采用R-22作为制冷剂。随着全球对节能环保的日益重视,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新型制冷剂R410A等新冷媒的推广进程加快。在我国,R410A空调器主要用于出口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国内R410A空调的市场还比较小,目前只有三菱电机和东芝的部分产品使用了R410A制冷剂,销售市场也仅仅局限在上海等局部经济发达区域,而且销售量也比较少。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制约新型制冷剂在国内市场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国内消费者的节能和环保意识还不是很强,需要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提高的过程。第二是新型制冷剂的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快速普及。新型制冷剂与传统使用的制冷剂相比较,在价格上有着很大的差距。传统制冷剂R-22的价格为14000—15000元/吨,而R410A的价格在45000—50000元/吨,价格相差3至4倍。第三是与传统制冷剂相比R410A为高压溶剂,对系统的要求相对较高。制造企业要使用R410A必须要对制造工艺加以改造,包括产品的系统也要适应高压,这样会加大制造的成本。
目前,国内的春兰、格力、志高等专业空调制造企业,已经在出口欧美市场的产品上广泛使用了R410A制冷剂,国内市场也有了对使用制冷剂为HFC的家用空调器的需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慢了半拍,需要政府、行业组织、相关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共同努力,推动这一有利环保节能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普及使用新型制冷剂替代品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紧迫感问题。从时间跨度上看,距离联合国要求发展中国家停止使用HCFC已经只有9年,普及使用制冷剂为HFC的家用空调器已是迫在眉睫。但是国内空调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在忙于跑马圈地扩大规模,忙于降低成本参与淘汰赛,对于推进使用替代的新型制冷剂并不着急。其实,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工作,如果哪个企业率先投入资源进行技术改造和市场培育,一旦强制实施必然会有先入为主的优势。
二是专利问题。目前国内许多空调企业所采用的R407C及R410A制冷剂,都是向霍尼韦尔、杜邦等跨国化学巨头在中国的专利拥有者购买或获得相关认证的。但由于购买或认证的费用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
业内人士呼吁,保护环境是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我国应制定一个HCFC替代的长期战略,在兼顾企业、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保证替代工作的顺利进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