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见性”1
一张照片虽是“咔嚓”一下完成的,但是它却能反映作者的审美情趣、拍摄功底、乃至文化底蕴等等。人们描述演员时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对摄影来说何尝不是如此。许多摄影教材上都谈过摄影的技术性机巧,如用光、构图、色彩、影调等等这一些基本功,但对摄影的构思谈得不多。其实这对于摄影创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个人这方面的体会。
摄影的“预见性”,好像书上没有这个提法,这是我个人的一种通俗的说法,可能不是那么准确。但实际上它就是摄影的最基本构思,而且,当人们拿起相机时几乎人人都有这种预见性。例如:人们带着相机去旅游,就是预见到会有美丽的风景,人们带着相机看演出,就是预见到会有精彩的表演,人们带着相机看比赛,就是预见到会有激烈的场面。不过大部分人都停留在这样的预见性上,没有更深的考虑。如果仅此而已,那么要出好的作品的概率就要低得多。
人人都知道,摄影与绘画不同,绘画是纯主观的,作者想画什么就可作画。摄影确是主观与客观条件相结合的。客观上没有的东西是不可能拍摄到的(PS除外),但客观存在东西,摄影作者却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或舍或取。如果对要反映的客观事物不了解,或知之甚少,那么怎能反映得深刻呢?又怎能打动观众呢?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艺术家要深入生活吧。
大家看到在足球比赛场上,球门边上的摄影记者最多,因为这些记者都懂足球,知道那里出精彩镜头的概率较大。在拍摄演出时,记者的镜头总是跟踪“角儿”,也是因为记者知道“角儿”会亮“绝活”,出彩的概率也大。一些影友喜爱拍摄风景照片,他们也会挑选什么季节、去什么地方,到了拍摄地还要考虑什么角度、什么光线、什么场景拍摄为最好。这些实际上就是对摄影对象的预见性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