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不能快毕业才考虑

互联网 | 编辑: 2007-06-15 20:30:00转载

  又值高考,当莘莘学子在考场上拼搏时,另外有一群人也在忙碌着,这些人就是即将大学毕业的应届生,现在可以说是找工作的关键时期。与高考有些类似,找工作也是“全家总动员”,毕竟现在要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不是件容易事。

  我们收集了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的一些办法,从中不难看出,除了政策上帮助外,他们找工作留出了一大段“提前量”,从进大学起就开始考虑工作的问题了,于是从心态、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上全方位“打造”自己。

  关键词:就业心态

  找工作靠自己

  在美国当今的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下,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一般认为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而不会归结于政府和他人。美国的大学生往往把就业看成是个人的事情,早早就为自己的未来作打算,进行长远规划。这主要表现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及早规划,培养能力;二是不急于求成,不企求一步到位。

  具体做法

  大学生一般大学二年级就做好职业规划,另外,80%的美国学生认为第一份工作不用一步到位,他们认为“首先是要有活可干”,“找工作应该是有活就干”。

  劳工统计局根据每年最新数据编撰《岗位需求手册》,很受美国大学生欢迎,几乎人手一册。

  毕业生就业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声誉,也会影响到学校在全美的综合排名和今后的招生。因此,美国各高校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设有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其会员包括800多家高校和1900多家用人单位,每年为100多万应届大学生和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该协会《择业》杂志成为求职指导用书。另外,大学教授的推荐信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获得它,就像有了敲门砖。

  关键词:政策扶持

  给外来劳动力设置高门槛

  德国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据统计,目前德国高校在读学生总数约为200万人,近年来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超过20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失业人数超过400万的大背景下,德国高校毕业生仍然就业前景良好,他们面临的失业风险较小。

  具体做法

  德国在国内就业市场上的保护性措施减轻了本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德国为了保证本国国民的就业,给外来的劳动力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很多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发现要获得德国劳工局的工作许可非常困难,德国劳工局原则上只允许外国人填补那些德国人不能胜任或无法填补的空缺岗位。

  聘用应届毕业生企业可获补贴

  大学毕业生是法国每年新增劳动力的主要人群。法国大学生几乎在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已开始为将来的就业作准备,从而打足了迈入社会的“提前量”。

  具体做法

  法国的大学教育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学校与政府机关和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安排实习机会。

  法国有一种“带薪大学生”,他们只要按照课程要求拿足学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兼职。这类大学生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

  法国政府采取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企业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对那些聘用应届和失业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政府在一定期限内免收其社会福利分摊金及一些税收,并且视情况按聘用大学毕业生人数给予一定补贴。

  关键词:社会实践

  “青年实践”

  俄罗斯开展“青年实践”项目效果最好。这一项目的主要操作方法是,由政府劳动部门出面帮助大学毕业生与企业签订一年或半年的实习合同,实习期间的工资和费用一半由企业出,另一半由劳动就业部门出,帮助大学生和企业建立联系。

  大公司挑选人才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挑选;二是向高年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三是采取“优中选优”的方式,搞一些竞赛活动,从中选出最优秀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职场体验”

  日本面临的劳动力不足和人才短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上世纪90年代,日本基本普及了“职场体验”制度。这项制度是通过定期让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提前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

  日本企业在吸引毕业生就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每年到学校直接招人、网站发布招工信息外,在每个财政年度开始时(4月)就发布针对大中专学生的年度用人计划,并开始接受即将于次年3月毕业的学生的应聘。

  “合作教育”

  郭啸跃是加拿大女王大学商学院二年级学生。从5月份开始,他到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部参加为期4个月的“合作教育课程”并可以领取薪水,然后再返回课堂学习4个月。这样每4个月学和用轮换一次,直至毕业。“合作教育课程”是加拿大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它最早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于1957年从美国引入,目前,加拿大全国提供“合作教育课程”的大学已超过100所,每年参加的学生约7万人。

  对于参加“合作教育课程”的学生来说,到企业去不仅仅是“带薪实习”,它还是一门重要课程,只有经企业和学校考核合格,才能取得学分,考核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业务能力等评价,学生将获得相关证明,以备找工作时使用。

  专家点评

  我国:就业与用人陷入两难

  针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记者上午采访了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他说:“由于我国毕业生供求非同步增长,在需求相对稳定,毕业生数量迅速、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近年来的待就业人数也随之增长。在人们普遍关注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单位招聘难同时存在。这不仅因为中、小企事业单位,基层第一线和地处较偏远地区难以接收到毕业生,即使有些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如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营销、饭店管理等,也因为学生的就业观念、素质能力的原因而招聘不到适合的毕业生。近年来,北京地区的计算机、通讯、自动化、自动控制、英语、机电、建筑、财会等专业一直供不应求,而法律、外贸、管理等一部分专业毕业生却明显需求不足,尤其是工科院校举办的这些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在发达国家,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创业而实现就业,但在北京,在十余万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不过100人左右,不足千分之一。

  面对这样的情况,任占忠表示,应进一步改革制约毕业生就业的人事用工、户籍制度,疏通就业渠道,使各类企事业单位能够根据需要自主录用毕业生,并加大鼓励基层就业和扶持创业政策;另外要发展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