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不是馅饼是盘子

互联网 | 编辑: 毛付俊 2007-06-27 00:30:00原创

开源啦!天上掉馅儿饼了喽!
其实不对,开源操作系统并不是天上掉馅饼,充其量是接馅饼的盘子。因为在开源操作系统上开发的应用软件、开发工具、中间件…,进入商业领域后,都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是6月19日,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的忠告。
以Linux开源为例,Linux社区中,每个成员在免费使用源代码开发出来的应用软件、中间件、开发工具等一定要免费贡献给Linux社区成员使用。据说,中国软件开发商进入社区后使用他人贡献的软件的多,贡献自己开发的软件少。对于厂商来说,特别是对于IBM这样的巨型的软件厂商,他拥有的Linux专利最多,这一现象说明过去只用软件保护条例、从著作权角度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惯例扩充到用专利法来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软件产业的流行趋势。
陈理事长认为,厂商用专利法来保护自己软件的知识产权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为软件即服务,没有知识产权的的软件,就没有人愿意为其软件服务,陈理事长还说,除了用专利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软件外,厂商还用软、硬件结合的地自己开发的软件进行保护,IBM公司就将软件与自己硬件结合紧密,来实施自己软件的保护。这样做法的好处是,对用户服务的一体化,缺点是与他人软硬件的互通性就存在问题。中国用户要注意,有些用专利保护的软件表面上看,厂商似乎在放弃专利的使用,可一旦产品升级后,再次启动新产品的新专利,同时也对旧专利的保护延续发生了启动。所以中国用户和中国软件开发商在使用软件前、在进入开源之后,很多问题要研究。否则上船容易下船难。
陈理事长在说到厂商们用硬软件结合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软件专利的问题,中国硬件开发商和研究机构要特别注意,因为中国具有自我知识产权大多数软件是嵌入式软件,先天具备了软硬结合的专利保护条件。对自己认为的具有知识产权表征的软件,一定要主动尽早申请专利。
陈理事长还说,不要认为软件开放源代码成了软件行业中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局面。使用了开放的源代码后,应该在软件产业的知识产权上看得清、做得到: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你的。
有些人不懂著作权法,用专利去保护自己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软件,还不懂软件产业,软件出口的商业运作模式,一个劲儿地空喊爱国,空唤:要发展中国软件产业和出口,否则买、用国外应用软件产品和服务就是不爱国甚至是卖国。
中国软件产业已经发展到了4800万亿的产业规模,中国软件出口也达到60亿美元,但是仍然处于软件制造业阶段。利用开源条件开发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各种应用系统,操作系统开放源代码正是发展中国软件产业的机会,机会中安全第一。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