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措施应对毕业生就业难

互联网 | 编辑: 2007-07-07 15:30:00转载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共有毕业生19.3万人,毕业生总数比2006年增加2万多人,增幅12.1%。其中北京生源7.3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7.82%。从目前高校整体情况看,就业进展与去年基本持平。市教委表示,2007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要在保持较高全员初次就业率的同时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要保持毕业生签约人数的比例相对稳定;到基层、到西部地区就业的人数要在2006年基础上有所增加。

  2007年就业三大难点

  1、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岗位有限。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人,增幅达20%,但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总体需求量没有明显增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限。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预计总数19.3万,比2006年增加2万多人。从毕业生数量上来看,就业的压力会加大。

  2、用人单位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用人高消费的情况将会更加严重。据一些学校反映,现在用人单位选人越来越挑剔,不但要选学历层次、专业、性别,还要看长相、身高等。

  3、毕业生不愿离京,挑剔就业。一方面是京外生源毕业生不愿意离京就业,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没想毕业后离开北京,宁可在北京灵活就业,也不愿到京外找个单位;另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毕业生不愿意去,其中有毕业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不够稳定等原因,使毕业生产生后顾之忧;第三,北京生源毕业生不急于就业,或挑剔就业,待遇低的、条件差的、地点远的、不太稳定的不愿去。

  三大措施应对就业难

  1、“一对一”帮助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市教委要求各高校对目前未明确毕业去向的困难家庭毕业生逐一进行了解,并针对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和重点推荐,并尽量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尽可能使更多的未就业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落实单位。

  2、就业指导列入课程。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了“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多数高校根据本校的特点制定了各年级的就业指导内容,并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许多高校将就业指导课列为选修课课程,有的高校还列为必修课。有的高校还成立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和大学生发展辅导中心,从学生入校开始就为他们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3、鼓励毕业生面向京外、面向基层就业。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预期,鼓励毕业生面向京外、面向基层就业,尤其是针对在京外地区有竞争力的重点院校毕业生和学历层次比较高的研究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各高等学校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西部计划”、“服务北京基层”、“三支一扶”等项目的落实工作。

  今年北京地区高校一共有16588名毕业生报名应聘北京农村“村官”。中国农业大学充分发挥学校整体优势,积极推进北京“村官”工作。2006年该校一共有111名毕业生到北京农村担任“村官”工作,这些毕业生在近一年的工作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2007年中国农业大学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一共有662名应届毕业生报名“村官”。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