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与阳光媒体和时代导航无关联 有关报道失实

互联网 | 编辑: 吴杰平 2007-07-08 14:09:00转载

针对《中国经营报》7月7日“阳光导航资金断链 电子杂志红花退色”一文,阳光媒体投资集团公关部随即发表声明回应,指出其中有数处与事实不符。
1、鉴于投资方和管理层对经营思路和管治架构意见不统一,为了让管理层能自由地按其经营思路发展,“阳光媒体投资”在2006年初就决定退出“阳光导航”。退出步骤为:先于2006年初先出让51%股份给某基金,并最终于2006年中期再次转让余留的19%股份,至此,“阳光媒体投资”全部退出该公司所有股份。故根据合约,该公司当立即改名;后该公司亦改名为“时代导航”。所以,该报道仍称其为“阳光导航”实有不妥。
2、在全部退出前,“阳光媒体投资”及其他股东2000万股本金早已全部到位,不存在“实际资金到位500万元”之说;并且在转让给某基金时,只收回了投资本金,毫无溢价甚至利息收入,当然也不存在文中所称销售10%获利200万美金的情况。
3、“阳光媒体投资”转让其所有的全部70%股份予某基金,得到了“时代导航”管理层的认可。在2006年中期转让完成以后,“时代导航”公司的经营当由现股东负责,而与“阳光媒体投资”无任何关系。
在声明中,“阳光媒体投资”由衷希望“时代导航”能够及时调整营业模式,并祝愿其尽快摆脱困境,重上发展之路。“阳光媒体投资”对包括电子杂志在内的数字出版充满信心,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该类公司达数家,投资额累计达数千万美元。“阳光媒体投资”也愿与其他公司交流发展经验,与“时代导航”共享。

附文章原文:

杨澜阳光导航将关门 电子杂志退色
中国经营报
刚刚获得第三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评选奖的阳光导航(gogosun),正走向企业发展的终点。这个业内红极一时的网络多媒体杂志制作商兼发行商,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第一家上市的中国电子杂志公司,在距离创办开始仅仅两年多后,运营陷入瘫痪状态。
“北京公司只剩下十来个人了,基本都是内勤人员做一些善后工作。”7月4日,阳光导航一位员工对记者说,“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最后几个月工资能不能通过劳动仲裁讨要成功。”
记者了解到,目前阳光导航公司已经向位于中关村附近海淀文化艺术大厦清退了两层办公室,原本最鼎盛时期一口气租下来的三层办公室,已经只剩下了12楼一处办公。
“该公司成败皆因资本所致。”据消息人士反映:2005年初,互联网老人,前证券之星总裁程虹拉起团队开始从事多媒体电子杂志业务经营。并与杨澜、吴征夫妇谈好投资方案,即:杨、吴两人以2000万元人民币投入,程虹等创业团队让出70%的股权。公司名称上享用“阳光”品牌。程虹负责公司业务运营,杨、吴负责资本运营,帮助公司尽快上市。
杨、吴所说的2000万元投资,实际资金到位500万元。但2005年8月左右,杨澜、吴征夫妇为阳光导航引入软银投资,并很快将手中握有的阳光导航10%股权以200万美元作价卖给了薛村禾领导下的软银中国创业投资公司。
2006年6月,软银获得阳光导航51%股权,杨、吴二人被稀释到19%。“软银投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公司列为对外公关的喜讯,但是我们自己都知道,资金并没有进入公司做运营,而是用于购买股东个人股权被消耗掉。”上述阳光导航员工告诉记者:“而公司到2006年底资金链就断了。听说,软银承诺的2000万美元投入也再没有下文了。”
2006年下半年,为了表明与杨澜、吴征的阳光集团拉开距离。程虹将公司名改为“时代导航”,GoGoSun.com的域名改为GoGoTime.com。
在资本纠葛中,公司CEO程虹大部分精力被消耗在了公司股权结构调整过程中,高速增长的业务开始放缓。同时,阳光导航内部开始怀疑自己的盈利模式。
“公司商业模式从一开始就使用会员制收费。但是毕竟按照电子杂志的普遍行业定义,周边从业人员都将其定义为新媒体,采用内容吸引读者,拉广告盈利的传统媒体盈利模式。”阳光导航离职员工表示:“这种模式,现在看来与产业同行流行模式并不相衬。”
阳光导航停止运转的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此前近1000多万的会员卡销售额,实际资金大部分都来自于渠道。一旦渠道退货,公司将支付一笔数额不小的退货费。
“会员制收费至今还未给公司带来真正盈利,两年来,公司的最大收益来自于大客户销售。”阳光导航人士透露:“但基本上大客户销售只有程总一个人,靠关系和阳光的品牌拉来一些大单,但公司没有真正的营销团队体系,这样的模式难以长期存在下去。”
“目前,我们正和软银就资金方面做积极的调整,未来公司的业务以外包为主,外包业务讲求低成本运营,所以之前公司人员结构的调整也是必然。”程虹告诉记者,对于早期投资人出现的问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