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再闯信用关 “信用标签”成杀手锏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7-07-19 10:33:00转载

吴萍本行是一名技术工程师,三年前年她辞职开始做起了网上生意,小小的唇膏、香水,一个月就能卖出10万元的交易额,“之前也没抱多么大希望,只是玩玩,因为在网上做生意嘛,大家又没见过面,不像老客户,做生意时间长了互相了解了。”吴萍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熟客”,“网上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信用。”

互联网信用环境回暖

随着近两年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经常网上购物的人对信用问题大都有了足够的重视。相比几年前,国内互联网信用环境也有了极大改善。07年初发布的第19次互联网报告显示,将近40%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较去年同期有较大提升。

互联网在中国的信用环境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从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兴起到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从沸点直接降至冰点,2001年年底,当时著名的my8848网拖欠供货企业和消费者货款600多万元,人去网空,这直接引发了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的信用危机,将网络信用推向崩溃。2002年,阿里巴巴和信用管理公司合作,启动了“诚信通”计划,审核申请“诚信通”服务的商家的诚信度,2004年,“网商”概念的推出,使得“诚信”成为做网上贸易的最好的招牌。

2003年,淘宝网的推出使得国内网上交易之风大盛,同年末,支付宝开始推向市场,以切入信用担保来解决客户交易上的诚信问题,如今网上个人交易几乎言必提支付宝。

2005年7月7日,超过千家购物网站加入“你敢用,我敢赔”支付宝联盟计划,到2007年5月,这一联盟成员超过30万家,覆盖虚拟游戏、数码通讯、商业服务、机票等行业。2007年,阿里巴巴四家网商,仅仅依靠“网络诚信度”,破天荒获得了建设银行“e贷通”的120万元贷款,这是国内第一批以企业网络诚信度为重要依据的无抵押贷款。

“信用标签”:

个人和企业的信用名片

今年3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旨在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因各种失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元。艾瑞咨询数据则显示,2006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33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40%,预计2007年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净收入将达460亿元。

从长远来看,营造互联网信任环境,每个企业、每个人作为互联网那个经济生活中的主体,都需要一个“标签”。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通过中国跨省的调查数据解释了信用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在人均GDP最高的一组里,平均信任度为8.74,而在人均GDP最低的一组里,平均的信任度只有0.47,这两组加权后的信任水平相差近10倍。因此,这个“标签”不仅表明的是个人和企业在经济领域的范围和实力,更需要体现的是经济主体的信用状况。

目前,我国上网人数超过1.44亿,2006年,全国互联网网站共有84万个,其中有80万个都是个人网站。互联网作为非常好的信用监测平台,为“信用标签”的推出提供了机会,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