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VC已无资金 发展受制人才等短板

互联网 | 编辑: 张惠俊 2007-07-25 00:30:00转载

“2007第二季度共有12家创业投资机构成功募集到23.59亿美元,同时,有121家企业得到创投机构的资金支持,已披露金额达到6.94亿美元,均远高于以往各季的募资和投资额度。”日前,在“2007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上,清科集团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正东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但是中国本土VC(风险投资)声音却少得可怜,缺乏话语权”。

倪正东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说,中国本土VC成长的历史并不是太长,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步阶段,主要是1985年到1995年。国家在社会上提出了创业投资这样一个概念,但是由于中国有关的创业投资的金融、法律等等整个大环境并不是很完善,所以只是一个初步的朦胧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95年到2004年,这是一个开始发展的阶段。从2002年开始到至今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目前的中国本土VC大多已经没有投资的资金,融资又较为困难,没有良好的历史投资纪录,没有一个全球化或者市场化的专业管理团队。这些大大制约了本土VC发展的瓶颈。

统计显示,现在中国本土VC大约有400多家,累计投资项目近万个,其中,80%的资金固化在项目上,20%的资金通过协议转让、回购或者利用中外合资的方式借助外资VC的退出渠道实现股权退出,但是本土VC的平均收益非常低下。

第一批本土VC的代表人物,ePlanet执行董事孙文海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虽然在第三个阶段的发展很快,但是本土VC的形势仍不乐观。与美国相比,VC在中国所面临的行业环境奢谈乐观。美国的投资者可直接参与数百家SBIC小企业投资公司,或从信托银行处购买SBIC的有价证券和债券,但中国并没有这样的平台、银行机构和投资方式。因为缺乏退出机制,中国的VC成了“即使跑到终点也得不到实质性奖励的马拉松长跑赛”,尚德、如家等本土优质公司只得选择去美国上市。”欧洲VC协会主席David Cooksey提醒说,对于中国,一定要充分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规则。

与此同时,海外VC纷纷看好中国市场。最初几年,几乎是IDG,软银亚洲等几家VC垄断市场的局面。最近几年,在骄人业绩光环下,很多美国老牌VC,开始纷纷抢滩中国,给中国本土VC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最近一两年,太多境外创投公司进入中国,这一现象是从来没有的。”宏基创投总经理陈友忠表示。这给本土VC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他认为国内VC一直做不好的原因主要还是三方面:第一,没有解决项目退出市场,第二,本土募集资金政府化;第三,操作单一化。

北京市创投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本土VC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了。相对于有国际化背景海外VC,本土VC尚显薄弱。他认为,本土VC应该首先创立自己的品牌使之能够和外国品牌抗争,其次应该学习国际化先进管理、运作经验,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使中国VC驶入快车道。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