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信专家纵论3G战略不看好电信重组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8-09 17:11:00转载 返回原文
第一页

近年来,密不可分的3G牌照发放与电信重组一直是电信业关的焦点。日前又有报道称,国产3G标准10个试点城市之一秦皇岛将于9月发放TD手机号。这一消息再度引发各方的揣测。

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李进良、阚凯力和舒华英等知名电信专家。尽管三人在3G标准的取舍上观点迥异,但都表示不看好电信重组。李进良和舒华英两位专家一致认为,电信运营商应该全业务经营。

李进良:中国应力推TD-SCDMA

知名电信专家李进良一直是国产3G标准TD-SCDMA的忠实支持者。在采访中,针对外界对TD-SCDMA技术的种种疑虑,他道出TD的五大优势:频谱效率高、没有呼吸效应(指用户数的增加使覆盖半径收缩的现象),建网便宜、终端成本低以及“符合三网融合时代消费者对数据业务的需求特点”。

李进良还表示,“外国利益集团只谈WCDMA和CDMA2000的好处,对缺点却只字不提,误导群众”,“试图把中国当做不成熟标准的试验场”。

面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李进良一再表示“要吸取2G时代的教训”,中国应“力推TD-SCDMA一统华夏”,甚至“三分天下”,要让国产标准在3G时代与其他两种标准平分秋色。而对于盛传的电信重组,李进良认为“无论哪一种拆分重组方案,对我国通信业都是一个伤害”。同时,李提出了自己的解决电信竞争失衡方案:“分工切块高速合建”。他说:“TD是一个契机。首先,运营商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分地区共同建设一张覆盖全国的TD-SCDMA网络,然后允许全部运营商分地区进行全业务经营。第二步,等TD业务得到用户的认可后,再允许运营商互相进入对方的领地自由竞争。”

按照李进良的解释,这是一场以政府为主导、各大运营商分工协作的电信业大调整。“我借鉴了当年美国成功拆分AT&T的经验,关键是要保证运营商在资本规模、业务范围、频率资源和起步时间几个方面处于对等的情形下,才能展开有效的竞争”。

第二页

阚凯力:电信重组没出路,Wi-Fi才是正道

阚凯力一向以“敢言”著称,近年来已多次向主流观点“开炮”。此前阚凯力曾在多个场合力挺Wi-Fi、表达“3G是屠龙术”的观点,他认为“3G已是面临淘汰的技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阚凯力依然坚持这一看法。

此前有报道称,一向被阚凯力看好的Wi-Max 技术在外国专家的实验中被发现私密性不能得到保障。阚凯力反问:“难道2G技术的私密性就能得到保障?”阚凯力认为,Wi-Max 是未来的发展潮流,目前处于补充地位,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代替Wi-Fi,二者的关系就如同GSM系统中不同频段之间的关系。对于电信重组,阚凯力明确表示“重组没有出路”。阚凯力断言,通信业无论怎么切块、拆分、组合,都是“换汤不换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

舒华英:3G标准可共存,反对行政力量介入重组

北邮教授舒华英在采访中表示“TD作为中国100多年来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标准,意义重大”,政府应该给予大力扶持,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也应积极响应,“消费者要容忍TD这一新技术,就像当年容忍GSM网络一样”。他认为,现在“应该快速建成一张覆盖全国的TD网络,而这一任务应该交给有实力的运营商来承担”。

至于中国应该有几种3G标准,舒华英认为“中国地域广阔,适合不同的标准存在”。但他同时表示,2G时代仅GSM一种制式占主导,“中国在3G时代也将会以一种标准为主,TD在技术上有优势”。

与李进良一样,舒华英也认为“电信业不应该重组”,他给出的药方是“推进运营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放宽竞争主体准入”和“扶持后来者”。他认为应该让现有运营商全业务经营,并明确反对“通过行政的力量对上市公司进行干预”和“将电信业调整与3G牌照发放捆绑在一起”。舒华英说,“重组一定会对中国电信业造成伤害。”
作者:郑平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