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
“我要学习更前瞻的技术,最终目标是创业。”徐非,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计算机专业,现在上海,某大学IT负责人,自己设定的IT职业道路是学习、工作、再学习、创业。
“IT人员也应该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我要让IT帮助企业赚更多的钱。”李冬,上世纪70年代中出生,计算机专业,常驻北京,投资公司的IT顾问,立志成为兼具技术和管理才能的首席信息官(CIO)。
田军,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毕业,现在广州,因一台算命机器爱上了计算机,他的IT技术天赋曾经被人认为要么是骗子,要么是天才。事实证明,他是一位天才。他被公认为期货行业优秀的IT管理才俊。田军笑称自己选择期货公司从业本身,“也是做了一笔期货交易,只不过是远期的。”
20:工作、再学习、然后创业
徐非,一个阳光大男孩,曾有过毕业就创业的打算,但局限于资金、人脉和经验匮乏,2002年决定留在上海电力学院做网络维护工作。
工作第三年的时候,徐非有机会到南汇分校区去做IT的筹建工作,并成为负责人,开始从技术工作逐步转向管理。
一次视频会议的意外失败,让徐非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IT生涯。2006年,新生入学,校长通过视频给全体新生演讲,系统却出现了故障:只有声音没有图像。这件事让徐非受到了校长的批评,同时也令他非常自责。
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利用新技术更好地为校园网络服务,徐非决心再次去读书学习。“而且,在大学里,薪酬是跟学历挂钩的,我的本科学历不管在岗位和薪酬上,都很难再有上升空间了。 ”徐非说。
通过一年半的准备,考托福(TOFEL)考GRE,徐非如愿考上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夏洛特分校的信息安全专业,5年的硕博连读,8月就出发去美国。“那是我偶像乔丹的母校,呵呵。”徐非非常开心地说道。
徐非表示,信息安全在国外很受重视,希望毕业后能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带一些最新的东西回来。“再创业的话,我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徐非补充说。
徐非,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计算机专业,现在上海,某大学IT负责人,自己设定的IT职业道路是学习、工作、再学习、创业:
“我要学习更前瞻的技术,最终目标是创业。”
30:眼界要超过技术
目前,李冬就职晨兴创投公司(Mornigside),这是一家面向高科技行业的风险投资公司,在中国有很多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成长阶段的控股子公司。李冬的工作职责,就是每天奔波于这些子公司之间,沟通、了解这些被投资公司的IT需求,为他们设计合适的IT架构,帮助他们搭建IT队伍,并带他们一段时间,等公司IT走上正轨之后才逐步放手。
在平常工作中,李冬经常会结合国内的IT大环境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技术出身的人,宏观上有几条路可走,转行的话,就是做销售。不转的话,一条就是使劲钻研技术,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另一条就是成为CIO。”李冬的选择是后者。
“如果要一直做IT,最终做到CIO的话,眼界一定要宽,要超过技术本身。”李冬正计划明后年去读MBA,《哈佛商业评论》他一期不漏地看,为实现CIO梦想做好准备。
据李冬了解,国外CIO的产生渠道通常是自上而下的,所以更重管理;而国内基本都是自下而上提升的,一般都是技术人员表现突出逐级提升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IT人员要想成为CIO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企业运营经验的缺乏,很容易使CIO面临上马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之后就被炒鱿鱼的危险。而且,相比较传统行业的其他部门,IT部门的薪水不具有优势。
“很多年以前,我认为好的IT就是很多时候让公司的人忘了你的存在,说明你能让公司正常运行。但现在我认为好的IT应该不只是花钱的部门,还能帮企业更好地盈利,体现IT部门存在的价值。”李冬表示,他正在努力学习,并掌握前瞻性技术,并游说管理层,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和更多地盈利。
李冬,上世纪70年代中出生,计算机专业,常驻北京,投资公司的IT顾问,立志成为兼具技术和管理才能的首席信息官(CIO):
“IT人员也应该学MBA,我要让IT帮助企业赚更多的钱。”
未完,请翻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