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搜索战烽烟乍起

互联网 | 编辑: 潘翔城 2005-07-06 00:00:00转载 返回原文

磨刀霍霍:三大搜索厂商齐聚视频搜索

一、磨刀霍霍:三大搜索厂商齐聚视频搜索

    最近Google 公司正在秘密研发一种可以为其带来广阔“ 钱景”的新技术。利用该技术,Google 期望与广播公司和有线电视公司合作,将它们提供的大量视频、电视节目内容进行索引,以供用户直接检索查询。近段时间,Google 已经向其未来的合作伙伴———少数广播公司演示了这一技术。而且,为了让该技术能够在明年顺利推出,Google 正在录制电视节目,并对字幕进行索引处理。

    尽管身为搜索引擎技术的小字辈,微软的野心绝对大过实力,并且也瞄准了这一市场。与 Google 只有一个 Web 入口不同,微软公司采取了“ 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在刚刚推出的测试版MSN 搜索引擎中研发类似的搜索功能,与 Google 直接抗衡;另一方面,微软还有 Windows Media Center 这个阵地,微软会逐步在该系统中加入视频搜索功能,让其用户能够通过它来检索接驳到其中的视频节目。

    相比之下,Yahoo!公司作为目前搜索引擎的老二,动作幅度似乎就“ 斯文”了不少。今年早些时候,Yahoo!收购了一家名为 Singingfish 的音频搜索厂商 ,Yahoo!会在其技术基础上推出自己的视频搜索引擎。不过其技术含量跟 Google的视频搜索相比就有些相形见绌了,它计划只提供基于视频标题和说明的搜索结果。

美好前景:描绘视频搜索的蓝图

二、美好前景:描绘视频搜索的蓝图

    正当三大搜索引擎厂商在 Web 内容搜索和桌面搜索两个领域交战正酣之际,“ 视频搜索”这一新战场又已经悄然开辟。不知道是“ 英雄所见略同”,还是“ 不是冤家不聚头”,总之,新一轮的技术、市场战又将围绕这一新技术展开。根据 Google 和微软公司相关研究透露出的信息,笔者可以为大家粗略的描述一下视频搜索的前景。

    从用户方面来讲,在 Google 和 MSN搜索引擎中我们将可以直接通过视频节目的相关信息进行搜索,如电影名、导演、主演等。通过 Google 的技术,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片段中的某段台词、某段字幕作为关键词查找相关的结果。在搜索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视频流的背景信息介绍,也可以直接观看视频的片段。

    从搜索引擎厂商方面来讲,新推出的视频搜索技术将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商机。仅就美国来讲,3000 万宽带互联网用户和日益流行的 VOD 点播业务足以吸引广告商的眼球。Google 完全可以将其网页搜索的广告竞价模式照搬到视频搜索上来,微软也可以在其 Media CenterPC、手持视频播放设备甚至基于 Win-dows Mobile 的手机中全面推广该技术。

前车之鉴:视频搜索的失败者

三、前车之鉴:视频搜索的失败者

    实际上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有几家公司提供过类似的视频搜索服务,而且同样也与视频内容提供商建立了紧密的关系,比如 FasTV、Virage 等,不过由于其生不逢时,正好碰到互联网泡沫时期,这些公司在大把大把的烧钱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国内也有一个 Vsearch( http://www.vsearch.com.cn/),目前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

    FasTV、Virage 等公司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大环境的影响,不过当时的宽带点播业务尚未成熟也是一大败因。如今互联网经济再度复苏,三大厂商选择这个时机进入这一市场可谓恰到好处。其 实 不 管 是 Blog、 VoIP、 Wiki、Desktop Search、还是视频搜索,这些绝妙的创意大都来自于一些小公司。对于Google、微软这些大公司来说,它们不需要多么超前、新颖的创意,而只需要将其模式引为己有,或者干脆将这些公司收入囊中并加以改进( 微软、Yahoo!推出的视频搜索都是建立在收购公司技术基础上的),再于适当的时机推出,往往能够收到奇效。

致命麻烦:版权保护和利益冲突

四、致命麻烦:版权保护和利益冲突

    尽管从技术上来讲,视频搜索由于其特殊性实现起来的难度会远远大于网页搜索,不过这并不是最大的问题,真正麻烦的是视频节目的版权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利益分配问题。

    由于搜索引擎会在自己的服务器中存放待搜索的视频节目的部分片段,那么搜索引擎厂商就应该给广播公司支付一定的版权使用费。而广播公司则需要保证演员、导演、音乐艺术家的互联网版权。

    前不久,国外一家视频网站的经营者将 Google 告上法庭,称其提供的网页搜索中泄露了网站提供的视频节目,让网站的收入大幅度下跌。未来 Google 等公司一旦推出专门的视频搜索服务,势必引起更多的类似纷争,如何去协调这些利益关系,也是搜索引擎厂商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报特约作者 PPP)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