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的黑暗时代功利主义毁灭女足

互联网 | 编辑: 2007-10-10 13:30:00转载
中国足协的办公大楼世界杯期间正式开张,其现代化的办公条件赢得前来剪彩的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啧啧称赞。上海、天津等地的五座世界杯球场的豪华气派,也让各个外国参赛代表团赞叹不已。但有些外国人绕到了中国足球虚华外表的背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足球还停留在“黑暗时代”。

基层建设一团糟糕

英国《卫报》记者安娜·凯瑟尔利用来中国采访世界杯的机会和中国足球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一些发现让她触目惊心。她在一篇名为《中国将他们的古老游戏拉出黑暗时代》的报道中写到:“对外人来说,中国好像拥有一个健康的女足基础:1999年,她们的国家队曾经打进世界杯的决赛,现在仍是一支世界顶级球队。中国最伟大的女足球星孙雯家喻户晓,还有几首以中国女足为主题的流行歌曲。但如果深挖下去,你会发现这里的基层建设近乎一团糟糕。中国足协无法提供女足球员的准确数字,他们估计约有4000名14岁以上的女性在踢球。这来自13亿人口!”

凯瑟尔还发现了一些让她不敢相信的事实:中国学校教程内没有足球,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足联赛,而是通过中国足协组织一些俱乐部间的比赛;很多女足球员是被选来踢球,而不是因为她们喜欢足球。由于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即使比较开放的父母也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认真上学,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踢球上。

她的这些发现在英国人看来是难以理喻的。首先,大多数英国人认为踢球乃至从事其他体育项目并非浪费时间,而是强身健体、培养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所必不可缺的一种手段。普通英国人踢球毫无功利目的,单纯出自兴趣。女足运动曾在英格兰非常流行,比如上个世纪20年代,那块弹丸之地曾有150多支女足球队,每场都会吸引大量观众。后来英格兰足总以“女人不适合踢球”为由禁止女足运动,因此走了一长段弯路。

如今,英格兰女足正在崛起,完善的基层建设为之提供了雄厚的人才保障。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女足校队,像新华社驻伦敦分社记者马建国的女儿马思瑞就是校队主力之一。英格兰校园足总每年都组织大量的校际比赛,女足运动在校园内开展得如火如荼。英格兰现在还没有女足职业俱乐部,但由半职业球员组成的阿森纳队现在已是欧洲冠军。英格兰队助理教练罗纳德曾对记者表示:“现在我们或许仅仅是世界杯八强之一,但我们将来肯定会是世界冠军。”

世界女足运动正在迅猛发展,像美国、德国、巴西、澳大利亚以及挪威、丹麦、瑞典等北欧诸国都已建立了完备的人才储备体系。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女足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掉了。因此,昔日叱咤风云的中国队连续两届世界杯被挡在四强大门之外,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自从“铿锵玫瑰”兵败悉尼奥运会之后,时任主教练的马元安就一直呼吁解决后备人才青黄不接的致命问题。几年来,这个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加剧。与之同时发生的是中国队成绩的急剧下滑。现在中国队内再也找不到孙雯、刘爱铃、赵利红那样的世界级球员了。而曾几何时,中国队从门将到前锋个个都是世界顶级球星。

中国队在本届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出局之后,马元安在一篇专栏文章中指出:现在中国女足不是某位教练的问题,也不是这批球员的问题,而是基层建设、后备人才体系的问题。

长期在中国搞基层足球工作的英国人罗·西蒙斯曾对记者痛心疾首地说,中国现在还是一片足球沙漠。他一直呼吁中国足协加强“草根足球”的培育,却一直没人听他的。

扭曲的指导意识

中国女足现在为什么培养不出更多的孙雯、刘爱玲了呢?这是个复杂而又令人困惑的问题。

马元安在自己的专栏文章中也道出了他的困惑:现在中国队长期集训不行,不集训效果更差。这一举国体制曾给中国女足带来的优势如今几乎已经荡然无存。马元安说他对此也感到很是茫然。

在中国长期执教的英国人基斯·布伦特或许能提供一些答案。他曾经在中国男足、女足都执教过,对中国足球的认识可谓入木三分。他认为,中国足球虽然在球场等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指导意识上仍然停留在“黑暗时代”。

他说:“我竭力去改变中国足球那种‘我要你做’的传统教育体系,如果你不教会他们提问题,你是无法培养出有头脑、能思考的球员的。我曾在天津女足俱乐部执教过,她们训练的强度令人无法相信。她们一周训练6天,每天3次,这样会让她们筋疲力尽。我还看到一名14岁的小球员在比赛之后被迫进行折返跑的训练。我对他们说:‘你们是想扼杀这些球员们还是想让她们憎恨足球?’她们在训练中丢掉了最佳状态,真是荒谬。”

布伦特对中国足球思想意识的封闭顽固感到沮丧。他对记者说:“中国虽然请来很多外籍教练,但其足球意识无比陈旧落后。我们曾多次给中国足协以及一些中国教练提出这样那样的改善建议,他们表面上都接受了,但实际上却依然坚持老一套的做法。”

高强度的训练让很多女孩都对足球望而却步。今年阿尔加夫杯邀请赛期间,一名国家队官员私下对记者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很难找到像老女足那样能吃苦的运动员了。如果你训练强度太高,人家女孩子就要求退出国家队。她们不用像过去那样靠踢球谋生了。”

女足在中国被认为是个受苦受累的运动。如专为女足谱写的《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中唱道:“一切美好只是昨日沉醉,淡淡苦涩才是今天滋味,想想明天又是日晒风吹,再苦再累无惧无畏,身上的痛让我难以入睡,脚下的路还有更多的累……”这首歌在本届世界杯中国队的比赛中多次被唱响,听来让人感觉无比沉重苦涩。

米卢蒂诺维奇曾给中国足坛带来了“快乐足球”。但在中国男足2002年世界杯兵败之后,“神奇”的米卢被批得几乎一无是处,“快乐足球”的理念也大遭批驳,被迅速扔进了垃圾桶。而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足球竞技场”论坛上,前中国女足门将高红重提“快乐足球”,结果得到了中外专家的一致认同。有位外国专家很惊讶地问记者:“你们中国人踢球不是为了快乐,那为什么还要踢球呢?”

如今多曼斯基又在中国女足内大力提倡“快乐足球”。她认为,如果球员踢球不快乐,就不会为此积极吃苦训练,就会扼杀她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她们踢球感到快乐,自然就会为之竭尽全力,维护它的荣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而我们在不遗余力批判米卢的“快乐足球”时,为什么就从来没想到呢?

中国足坛如今不乏外籍教练,而中国足球官员、球队每年都频繁出国考察、训练比赛,为什么就没有从国外足球的思维理念中得到一点启发呢?

如果没有一个健全可行的指导思想,无论我们的球场何等豪华气派,中国足协的办公条件何等现代超前,那也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已。

功利主义毁灭中国女足

中国女足传统培养球员的体系也备受质疑。香港某足球学校的教练卡尔·霍金斯认为,将女孩子“关起来”,让她们从12岁起就像职业球员那样去训练,是一种“惩罚”性的模式。

他认为,这种畸形体系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他说:“作为成人,这些运动员的成长经历是不完整的,应该让她们和父母亲人住在一起。但中国足协坚持这套体系,因为他们工作是为了加官晋爵。他们只想赢得奖牌,而对足球却毫无热情可言。”

回顾中国女足的盛衰历史,就不难发现:她们最可怕的敌人不是美国、挪威和德国队,而是中国足球领导者们为一己之利而不顾其他的功利主义。

1996年奥运会女足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时,中国女足正渐入佳境。她们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决赛中输给了美国队,获得银牌。从此,成绩枷锁就牢牢地套在了她们身上。

1999年世界杯女足赛正是中国女足鼎盛时期,中国队各个位置上几乎都有世界级的球员。她们势不可挡、一路狂飙冲进决赛,“铿锵玫瑰”的美誉由此而生。但在最后决赛中,她们点球不敌美国队,再次与冠军擦肩而过。

这次世界杯不幸成为中国女足最后的辉煌。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队老态毕现,小组赛最后一战负于挪威队,小组赛惨遭淘汰。

悉尼奥运会是中国女足运动的分水岭。随后,一度强大的中国女足全面陷入危机。由于大小比赛都要争第一,中国队常年使用一套阵容,不敢锻炼新人。当刘爱铃、温利蓉等老将抱憾退役之后,新人无法接班,中国队昔日那套完美的阵容出现了一直无法弥补的缺憾。

中国女足早就陷入了一个悖论式的恶性循环:为了成绩只能牺牲新人,牺牲新人却不会有成绩,中国队因此迅速堕落为世界二流球队。但中国足协的主管大员仍然无视这一残酷现实,依旧梦想在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奥运会上取得佳绩。他们不肯放过任何赌一把的机会。

于是恶性循环在继续。中国队世界杯赛小组出线就被加拿大队淘汰,雅典奥运会则以0:8惨败给德国队,小组赛中折戟沉沙。在2005年的东亚四强赛上,中国女足再跌新低:全部比赛一场不胜、一球不进,名列倒数第一。而在今年阿尔加夫杯邀请赛上,中国队更是一场不赢,最后一场甚至以0:4惨败在冰岛队脚下。

而在多曼斯基接手中国队时,中国足协也给她确定了目标:带队打进世界杯四强。即使本土作战,中国队还是倒在了半决赛大门之外。明眼人一看即知:中国队早已是强弩之末,根本就不具备世界四强的实力。

自从兵败悉尼奥运会之后,中国女足成绩每况愈下,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直走向了没落。

在中国女足直线堕落时,昔日同中国队三强鼎立的美国、挪威队依旧保持着她们老牌强队的优势,而巴西、英格兰、澳大利亚队正在强势崛起。当年一直不是中国队对手的德国队如今已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强队。德国足协主席茨旺齐格在本届世界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卫冕冠军德国队在这次大赛中没有任何硬性任务,他只希望德国队的胜利能鼓励更多的德国女孩去踢球。

伴随中国女足没落的是主教练闪电般的更迭。自2003年马良行下课后,先有张海涛,后有裴恩才,中间王海鸣3次临时接管球队,2006年初帅印又回到了马良行的手中。一年后,他再次下课,王海鸣再次出任“教练组组长”。4年内中国队走马灯似地更换主帅,这在国际足坛也是少有的荒唐闹剧。

鲍威尔执教英格兰队已达10年之久,英格兰足总并未因她执教初期成绩不佳而将她解雇。在她的努力下,英格兰队赫然已经是支世界强队。而多曼斯基在将瑞典队带到上届世界杯决赛时,也已在瑞典队内工作了10年。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中国女足的荣衰以及国际女子足球的变迁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不打碎成绩枷锁,如果不摒弃功利主义,中国女足自由落体式的衰败就不会停止;对此,不但中国教练无可奈何,外籍教练也将无力回天。

 

 

来源:雅虎

更多新闻点击

更多网友讨论请到论坛>>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