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对症下药,提出“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但对于市场和政府之间的责任边界如何厘定,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如何继续,在新的市场格局上如何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仍然留有巨大的想像空间
在有关部门紧张制定医改方案,几大观点争论不休之际,十七大报告的有关阐述,谨慎揭示了未来医改方案的可能模式。
报告表示,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其前提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而基本医疗制度的主要内容,根据报告,则应包括“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四大支柱。
事实上,对于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并无疑义。由于公共卫生的外部性和医疗卫生服务高度的信息不对称特征,公共医疗卫生领域不能任由市场配置资源,而需要政府的干预和介入。理论界争论的实质其实在于,政府要在多大程度上承担责任,以及如何承担。
曾有观点将以往医改“不成功”,归咎于医改“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实际上,追根溯源,中国医疗体制的一个重要缺陷是政府投入相对不足,核心矛盾是现有医疗资源供给短缺。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一方面是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政府投入;另一方面则应开放准入,让更多的资本形式进入医疗领域;同时加强监管,以缓解医疗服务供应不足的矛盾;强化政府责任也并非简单地增加财政投入,而是关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且前提应该是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
然而,医改启动以来,政府对于医疗的投入并没有多大改善,而所谓“市场化”改革也只是让医院自负盈亏,成为一个逐利的经济单位。有识者认为,这恰恰是市场化改革不彻底所致。
对此,报告对症下药,提出“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但对于市场和政府之间的责任边界如何厘定,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如何继续,在新的市场格局上如何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仍然留有巨大的想像空间。此外,报告提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但对于医药界呼声颇高的人事制度改革,则没有涉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