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的答案是“不会”。三点理由:房产市场没有“全国性”、各地的“可交易性”差异极大、金融杠杆的作用十分有限
【背景】近期,股市不振,加剧了对于下一步储蓄流向的关注:房市?抄“底”股市?还是甘心忍受负利率而趴在银行?但答案似乎扑朔迷离。
房价依然涨势如“虹”,但有关政府部门将如何调控尚待观察。国家发改委11月14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比上月高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低0.1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6%,涨幅比上月高0.6个百分点,同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宁波19.1%、乌鲁木齐18.5%、北京17.8%、北海17.7%和深圳16.8%等;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7%,涨幅比上月高1.1个百分点。同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 深圳21.1%、宁波15.6%、乌鲁木齐13.5%和北京11.7%等。
在储蓄“大坝”里,水位也持续提高。据中国人民银行报告,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9.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00%。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8.30万亿元,同比增长16.84%,增幅比上季度末高0.8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32个百分点。1-9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75万亿元,同比多增5893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存款增加7621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2.89万亿元;财政存款增加1.03万亿元。9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5565亿元,同比多增1693亿元。
A股的牛市局面一旦结束,是否会促使大量流动性资金转投入房产?瑞银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的答案是“不会”,至少不会是全国范围内的。虽然中国一些城市或地区目前的确出现了地方性“小泡沫”,且总体房价也很可能在中期继续走高,但他提出了三点理由来说明中国不会发生“全国性的”房产泡沫。
首先,中国的房产市场没有“全国性”(national)的特征。房产市场是由各大城市的地方条件决定的,这在新兴市场中尤其明显。在中国,各地方的经济走势、管理和流动性差异明显,且省际和城市间城市替代性的缺乏导致各个地理意义上的房产市场间相关性非常弱。其实,对于美国经济的研究表明,直到最近几十年,到了市场发展的后期,美国各州房产市场间的正相关才逐渐增强;而各个欧洲国家的市场间关联度依然很低。
其次,各地的“可交易性”(transactability)也极具差异。安德森以中国较具代表性的城市为例指出,由于在中国一线城市中,上海和深圳目前拥有最自由的管理体制,如购房者几周内就可获得房产证,从而促进了房屋自由转让、买卖等交易行为;而在北京,购房者需要等待两年甚至更久才能获得房产证,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北京房产市场的有效流动性。因此,上海和深圳的房价比北京上涨得更迅速就毫不奇怪了。另外,安德森说,总体上,更大、更发达城市的房价往往比欠发达地区涨幅更高。
最后,安德森指出,金融杠杆的作用十分有限。有效的房产需求需要一个有活力的抵押市场发挥杠杆作用。由于金融系统中超额准备金率(excess reserve ratio)很低,银行贷款的增长空间已十分有限。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近年来抵押贷款并未能随GDP增长而增加。而较之于股市,房产市场的兴旺需要更多贷款渠道的支持。在中国银行系统目前高达三十多万亿人民币的存款中,个人储蓄大约占一半,即人均约13000元。目前,任何一名中国储户都可随意取款并在当天开通股票交易账户,这为中国A股市场在过去两年中的迅速兴旺作出解释。然而,现在只有很少的家庭其银行存款数额达到20万人民币,这是中国一般市场中一套70平米城市住宅的价格;而存款达到75万人民币,从而承担得起大城市中好地段房价的的家庭就更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