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App某油田公司地学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7-11-20 11:14:00转载-投稿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一.行业背景及用户需求分析

地学数据存储系统,既有常规数据中心中存储设备共有特性,又有其独特的地方。分析处理、解释、油藏等地学应用不难发现,除了高度可靠性、高性能、灵活方便的在线扩容等要求外,还有如下的典型特征:

•完整的地学IT架构,应该面向多种地学应用系统,以较好的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对处理系统来说,传统上服务器大都是SMP并行机系统,对MFLOPS有着严格的要求,对用户来说可能正在使用IBM SP系列服务器;也可能SGI ORIGIN高端服务器正在担任着繁重的处理任务;出于性价比的考虑,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转向采用PC LINUX集群来提供强大的CPU处理能力,所以不同时代的处理服务器,应该能够共享地震工区数据,尽量减少数据传输甚至是格式转换这一繁重的工作。

•今后随着新解释工具(5X),预存储数据解释工具(5X),慢速(4D)地震(3X)以及剪切波数据的运用,数据量将会以惊人的225倍(5533)的高速度增长,因此存储系统应完全满足未来应用对容量的要求,同时具备在线增容的能力。

•对地震道解释系统来说,高级的解释系统大都采用高端SGI工作站来满足图形方面的苛刻要求,而普通解释工作则可以在HP、SUN、IBM的工作站上进行,单工区解释可能会有多个技术人员参与,因此存储设备应该具备异构平台、多用户数据共享的能力。

•随着现场处理技术和WINTEL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处理还是解释等其他的应用都开始支持UNIX和WINDOWS两种版本,因此同时支持CIFS协议和NFS协议成为存储设备数据共享不可或缺的指标。

•对三维地震数据来说,无论是处理解释,还是虚拟现实应用系统,都面临一次性加载大数据体的工作,加上应用系统的中间结果,大容量文件系统和大尺寸单个文件的存储设备是高效完成生产任务的可靠保证。

•处理解释一体化IT架构,减少迭后数据传输量,密切处理解释人员的合作,优化整个地震数据的处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最大化地震数据的利用率。

•有效的磁盘到磁盘处理,缩短生产周期,提升竞争力。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针对标书要求,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未完,请翻页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6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