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最火的就是AMD的羿龙Phenom(“Phenom”源自英语口语,意为“杰出人才”,发音类似截短的“phenomenal”显著的。)处理器和已经发布了一年多的英特尔Q6600四核处理器的对比,众多游戏玩家和硬件爱好者应该是出于对势均力敌的竞争局面的渴望,或者是出于对自己很早就选择了Q6600处理器的庆幸或维护心理,都纷纷加入到这场争论来。由于Phenom处理器发布的时候的一些条件,媒体未能大规模公布对比测试的结果(不排除个别媒体放出了自己从特别渠道取得样品的测试结果),这些热烈的讨论浪潮出现了很有趣的现象,很像一个成语,叶公好“龙”,尽管是有了一些找各种理由支持Phenom和AMD所重点宣传的3A平台(主板、CPU、GPU都是AMD),但市面上790芯片组的主板及3850显卡/3870显卡的销量却是寥寥可数,从电脑城反馈的情况来看,由于Phenom离供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说,AMD平台的芯片组还是NVdia的份额较大,而显卡高端消费人群也多数转向G92(8800GT 512M和256M版)。AMD所渲染的平台化战略的受众欢迎程度,其实可以从两款同品牌的主板,做工水平价格水平都大致相近,但一冷一热程度见一斑。
图:899元AMD 790FX芯片组主板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图:999元的P35热管淡季不淡,持续热销热评
可以看到,尽管是AMD反复宣传平台化的策略,目前790FX芯片组主板的受欢迎程度并不尽如人意。笔者把Phenom处理器和英特尔上市一年有余的Q6600处理器做一个比较,在目前某著名国外媒体可见的测试中,2.6Ghz的羿龙9900在许多项目中也落后于英特尔这款上市已久的Q6600处理器,之前AMD炒作的真假双核的问题在羿龙与Q6600的差距下也变得黯然失色没有什么意义。不管是媒体或者公众,目前更关注的是主流双核的性价比,以及未来四核的普及之路,笔者认为,尽管AMD的羿龙在发布首日最高频率也只有2.6Ghz而且性能落后,但却不是渺无希望,只是在四核的普及、实用化的道路上,AMD的荆棘要远比英特尔多得多,早在羿龙发布之前,英特尔的Q6600、Q6700、QX系列的一些型号处理器就铺货市场已久,品牌机旗舰在市场上已经卖了一年多,酷睿四核概念客观上更为深入人心。
图:卖场悬挂了一年多的口号客观上先入为主
看看Q6600的规格说明和羿龙的规格说明吧,英特尔Core2 Quad Q6600处理器实际主频为2.4GHz,外频为266MHz,倍频为9,缓存为8MB,前端总线为1066MHZ,供电需符合05B标准。该产品采用65纳米制程工艺,Kentsfield核心,支持MMX、SSE、SSE2、SSE3、SSSE3、X86-64等指令集。产品工作电压为0.85V-1.35V,核心面积为285MM2,晶体管数量为5亿8200万,设计功耗为95W。
对比功耗——“Phenom”四核心处理器,采用65nm工艺生产,拥有4×512KB二级缓存,同时还提供2MB共享三级缓存,支持HyperTransport 3.0总线,Phenom 9700(2.4GHz)的TDP也已经达到125W,而英特尔的4核处理器Q6600(2.4GHz)和Q6700(2.6GHz)的TDP均为95W。而且最终因制程问题一直延宕发布的K10,Phenom四核心发布日仅能拿出最高2.3GHz 应市,令人失望。未来的Phenom 9900主频增加了200MHz,但热设计功耗也又上升了25W,高达140W。现在看来,提升频率并不是AMD Phenom处理器急需解决的问题,控制功耗也是刻不容缓,因为主频缓慢增加的同时,Phenom的功耗却在以更大的幅度攀升。Phenom处理器采用四核心架构,并为每个核心配备了512KB的二级缓存,同时还将通过共享的形式实现2MB的三级缓存,这样整个CPU在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方面总共提供了4MB的容量,这是TDP热设计功耗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功耗大幅提升,将会对主板的供电模块造成压力,减低主板寿命。对于玩家来说,花更多的钱去买一个更热而性能还要更低的处理器是很难想象的。从上市反应可见一斑:由于Phenom的性价比未能如此前预期大赢英特尔,Phenom虽然是新品上市,但是声势远不如预期,首发日反响非常冷清,与AMD在9月底时发布Barcelona时万众瞩目的场面相比大相径庭。
需要注意的是重上140瓦的Phenom9900处理器功耗,以目前的所谓支持AM2+主板的供电部分来说,未必可以负荷,而早期790FX芯片组主板能否在140瓦功耗中维持正常寿命和低故障率,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也是颇为担忧的事情。高功耗的CPU,往往意味着散热器噪音的阴影重新到来。这是颇不愉快的体验。在此功率下更难以说得上超频。
对比性能——从公开的资料看,羿龙处理器的频率提升困难,效能不如四核酷睿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超频玩家普遍把Q6600从2.4Ghz提升到3Ghz的“小把戏”仅用了普通P35主板(700多元)以及普通电源和原装散热器,相比之下,羿龙方面最高频率目前仅为2.8Ghz,而同频率下的羿龙无法和酷睿四核抗衡,更不用说2.8Ghz远低于酷睿四核的极限频率(3Ghz只是原装风冷散热器与普通主板的超频结果),根据著名论坛玩家的集中反映,几乎所有的Q6600都可以在恰当的风冷条件下从2.4GHz超频至3.6GHz。
对比主板——从AMD 790FX的主板公开资料来看,其基本参数是主板支持Socket AM2+接口Phenom系列处理器,支持HyperTransport 3.0总线。配备了4条DIMM内存插槽,支持DDR2-1066规格。大部分厂商推出的型号支持CrossFire,支持PCI-E 2.0规范。提供了4个SATA接口,支持RAID模式。板载网络和音频输出端口。同时看定位处于中端的P35,早已支持DDR3内存控制器,高端X38支持两条全速PCIE 2.0 x16插槽,支持Crossfire双显卡方案。许多主板厂商还在X38主板上增加了第三条PCIE x16插槽,用以支持物理加速。在Intel的规格列表中,X38仅支持DDR3内存,但其内存控制器并未实际删除DDR2内存支持。因此也有厂商会推出支持DDR2的X38主板产品。X38比AMD的蜘蛛平台发布早几个月,规格上,AMD并不占有什么优势。再看性能
可以看到,790FX的芯片组主板已经在需要大量从CPU往GPU DMA数据的UE3和代表磁盘性能的SATA平均写速度等方面全面落后于早早就已经发布的Nvida NF590SLI,当然,磁盘性能不济也是AMD-ATI一直以来的弱点,媒体和公众都期盼AMD能切实其主板芯片组的改进磁盘性能。发表的主板厂商也比较少,只有华硕、技嘉等少数几家一线大厂有少量的产品发布。与790FX这个四核平台相比,Q6600的四核平台就可以称为完完全全的坦途,从最早的P965、975X开始支持四核,还有部分厂商通过设计供电模块符合标准和设计相应的BIOS,将945GC这样的芯片组也可以支持四核Q6600、6700等,英特尔Q6600、6700的平台选择从低端到高端,从399的945GC主板到3000多元的旗舰级别X38、甚至是未来的P45主板都可以支持,这对于玩家来说,选择面明显大很多,超频的,玩DV的,组家庭影音中心服务器的,根据各自的不同成本,可以选择很广阔范围内的主板。
比市场供货能力——众所周知AMD的晶圆厂比英特尔少,其产能远远不及英特尔,2.4Ghz的羿龙9500在欧洲尚且要高价上市,国内市场短期内即使见到也是很不现实的价格,和Q6600很难相比。供货能力看,两家的四核供货能力都不会非常充足,但市面上羿龙甚至不会向媒体提供官方的评测样品,在欧洲定价如此之高也有供货能力的难言之衷。
至于AMD在蜘蛛平台发布日宣传的四卡互联平台,在双卡性能尚且是非常不普及的情况下,在目前看来还是相当遥远的。尽管主板已经存在,但目前市面上出售的790FX芯片组并未支持,可能是因为羿龙尚未正式铺货的缘故。四卡互联,从现实上考虑很难采用3870互联(双卡散热器将会占掉8个插槽的位置,而主板根本无法容纳 )再说,四张顶级显卡插在同一块主板上,先不说立式机箱,显卡对主板的形变力,单说对主板信号的高度要求和对电源符合的极高要求,注定了四卡互联很遥远的时间内只能作为一种形象,而对于玩家来说,几乎就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广告。
尽管AMD处境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前途渺茫。3800系列GPU对于刚刚融合后的AMD是个不错的开始。3800系列GPU在性能方面仍然落后于Nvidia,但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它已经足够用了,而且它的工艺要优于Nvidia,成本也更低。 尤其是3850,在中端可以预见是一张有性价比的显卡,但却并不一定要用在AMD的平台上。公平地来说,与半导体龙头Intel相比,AMD是一家规模小得多的公司。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财力,人力设计不同的产品,Athlon 64 X2已经足够他们忙了。对玩家来说,希望两家处理器厂商能够仍然维持竞争的状态,以给市场提供更多更先进的产品,尽管目前是英特尔领先,也没有玩家希望AMD倒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