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约150公斤,受赠者为当时的“重庆府正堂”
重庆晚报1月4日报道前天,淘宝6年的重庆巴南区退休教师祝金国从一农户家买回一块蒙灰的牌匾。清除干净,祝老师意外发现,该匾竟刻自乾隆年间,并且可能是当地一名乡绅赠送给时任重庆知府的贺匾。
祝老师说,前天他路过巴南区一农家时,发现猪圈内有块长近3米的蒙灰黑匾。一问,主人说匾是祖上传下来的,已传十代,但解放后一直弃在猪圈。虽然匾上灰尘和蜘蛛网密布,没有看清内容,但酷爱收藏的他相信该匾既然历史悠久,肯定有一定收藏价值,于是出钱将匾买下。
匾重约150公斤,祝老师请4个壮汉才搬回家。昨上午,他用抹布将灰尘抹去,竟然发现匾上标明的题刻时间为乾隆四十九年(1760年)。
昨日,记者现场看到,该匾黑底,由古柏木制成,长2.93米,宽1.24米,厚4厘米。匾中间有“齿德双荣”4个行楷字,每字足有脸盆大,中间贴有金箔,制作精良。大字右侧刻:进士出身奉政大夫署四川重庆府正堂加三级随带军功加二级纪录四次又记大功三次王为;左刻:“八十寿廖作周立”和“乾隆四十九年岁次甲辰仲冬月下浣谷旦”。
有一定考古知识的祝老师分析说,根据匾上内容,可以推断该匾可能是1760年由一名叫廖作周的乡绅制作,送给当时“重庆府正堂”王为的贺匾。从匾上可以看出,王为履历丰富——进士出身,多次因政绩突出获得上级嘉奖,同时曾立有军功,是个文武全才的地方官,“这对研究当时重庆历史人物很有帮助。”
曾看过该匾的巴南区文史馆馆长李国红说,从该匾的制作工艺看,其标记的制作年代应该是真实的,它对研究地方历史有一定价值。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黄中模告诉记者,“重庆府正堂”即为清代重庆府的知府,正印官,相当于现代政府一把手。 (本文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范永松 杨帆)
来源:重庆晚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