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UT斯达康中国CEO吴鹰重出江湖,据说跟数家媒体碰面,搞了一个吹风会。会上,吴鹰透露自己已经加盟风投公司——和利创投,转战私募基金投资。2007年6月,因业绩不佳,吴鹰被UT斯达康解除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职务,其后一直没有在业界露面。有传闻称吴鹰将从事创投事业,但却难证其实。吴鹰此次露面,正好给这种传闻画上了一个确认的句号。
去年年关临近,另外一位知名商业人士——雷军则最后一次以金山软件CEO的身份出席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的内容不是新游戏出台,更不是发布N版本的办公文档,而是雷军将离开他服务16年之久的金山软件。雷军给出的离职原因很简单:太累了,想休息。雷军离职后的下一个方向:除了作为金山软件副董事长,他仍将从事金山软件长期战略管理外,其个人将作为天使投资人,在中关村扮演新角色。
从商场战士转型为投资人,其实起早就有范例。1996年,王功权辞去了万通集团总裁职务,进入风险投资行业。之前,他以一个比较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老板的身份到硅谷,所以很快就结交了许多留学生朋友和硅谷的一些风险投资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熟悉了硅谷高科技创业和风险投资的机制。中国海外留学生陈宏经过多年创业,1999年将GRIC公司成功带上纳斯达克。2003年,他返回中国,创办了汉能投资,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商界的成功人士纷纷转身创投和私募的目的何在?
在商战中摸爬滚打中积累起来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当然是最重要的两样因素。要想成功投资一家公司,投资人必须独具慧眼,对投资对象所处的行业以及商业模式具备相当好的理解力,对于投资对象的管理者也要有火眼金睛般的辨识能力。没有这样的能力,要想成功投资一家公司,简直比中彩票还要难。
但还有更重要的外部因素——
2007年,随着中国股市出现疯牛般的井喷行情,创投和股权私募迎来了“盛宴”。举例说明:2007年12月26日,制造风电设备的金风科技在中小板上市,一夜之间制造出28名亿万富翁。据悉,2005年4月,其自然人转让股权,每股作价仅为1元。两年之后,作价就成了22元。到去年年底IPO时,价格疯涨到36元。在中小板上市的第一天,金风科技开盘时股价在百元之上,当天最高摸到160元。
这样的行情不仅吸引着散户,也强烈吸引着功成名就的商业人士。如果说散户只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捡拾一些残羹的话,这些成功人士通过创投、私募基金等形式,能够在生产财富的生产线上抢先数步,直接在IPO之前就切入进去,以成就更大的财富。
更有众多公司纷纷登陆海外股市,引发的财富效应更是引得商业成功人士步入创投行业。比如中国教育行业的投资不断升温,2007年前10个月,共披露的13起投资案例融资金额高达1.67亿美元。老虎基金和雷曼兄弟成功投资新东方和诺亚舟,推动两家知名的教育机构登陆纽交所,获利颇丰,令人艳羡。环球雅思、巨人教育等教育公司也将在2008年、2010年踏上上市征程。既然错过了2007年的财富班车,那总得眼放长量,抓住2008年的机会。
还是古语说得好:逝者往矣,来者可追。
尹小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