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骥远
几乎所有人对IPTV的憧憬都是美好的,然而,现在为之摇旗呐喊的人越来越少,就连华为、中兴以及UT 斯达康等产业链中坚目前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据知情人士透露,华为近两年在IPTV上已经巨亏十几亿,而其他IPTV“大户”也仍处于市场培育期。 毫无疑问,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让整个IPTV产业链的消极情绪在蔓延。政策、体制以及技术像三座大山压在企业头上,2007年IPTV的发展比预想的缓慢的多,充其量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根本的症结在于:三网融合进程缓慢。
被禁制的IPTV欲望
按照管理经济学的理论,“鸿沟期”的后面将迎来“保龄球期”—一个关键的球打过去,收益会成倍增加。在大多数设备企业看来,这个关键球无疑就是IPTV。然而,这个前期已经投入巨资的“新兴产业”却迟迟未能开花结果,持久的攻坚战让整个产业链疲惫不堪。
首先,预期的规模商用到目前来看还没有完全实现。按照目前的数字,IPTV用户在宽带用户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1%。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第三季度,IPTV用户数为101.2万,虽然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超过100%,但主要得意于上海以及福建、广东等试商用地区的用户增长。
其次,“大河无水小河干”,政策上的摇摆让下游的企业在IPTV发展上举步维艰。以UT斯达康为例,根据最新财报显示,UT斯达康07年第三季度财报净销售额为6.46亿美元,净亏损5500万美元。重组后的UT斯达康确定的三大业务中,IPTV将是“重中之重”,并保持持续增长;但事实上,投入巨资的IPTV业务并未获得预期的回报,而UT斯达康也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缩影。
再次,“墙内开花墙外香”。据知情人士透露,华为近两年在IPTV上已经亏损十几亿,这个海外收入比重超过70的国际性企业,也不得不远走欧美以及泰国、乌克兰等国,以此弥补在国内的亏损。
最后,令设备企业芒刺在背的是广点同时在发展与其有直接竞争关系的数字电视,而且广电一直声称拥有IPTV的内容管理权,因此,IPTV要大力发展,避开广点的制约悄然前进显然是上策。
热情遭遇现实尴尬 2008年伊始,考虑到宽带用户的进一步增长、奥运会等因素,IPTV有望获得进一步增长,这将对IPTV的政策、网络、产业链以及商业模式提出新一轮的考验。届时,制约IPTV发展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都会暴露出来。
换句话说,政策、标准以及用户,每一个因素都可能成为IPTV的“绊脚石”。在这场由时间、金钱和耐心构成的赛局中,产业链上的设备制造企业正从最初的激情与梦想中,快速跌下云端。
在政策上,一方面,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电信运营商都将IPTV视为宽带的延伸,希望借IPTV新业务扭转传统业务严重萎缩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广点却主导了IPTV的牌照发放权,他们把IPTV看作有线电视的扩张和延伸。三网融合进程的缓慢,无疑将长期影响IPTV产业的发展的大局。
用户方面,根据预测,2007年年底IPTV用户数将会达到125万,即便如此,这对于拥有几亿通信用户、几千万宽带用户的电信业来说,也实在算不上“规模”。IPTV“雪崩点”的出现,目前首要的因素就是政策的防开,让拥有丰富的网络运营经验的电信运营商全面介入到IPTV的发展中来,从而推动网络升级、产业链完善以及平均成本的迅速降低,基于此,才有可能形成更加丰富的商务模式供用户选择。
健康发展需多方合力
以IPTV业务为切入点,实现电信、广电和计算机三网融合的目标,可以说是三个行业的共同愿望。现在的首要问题是需要建立一条完善的IPTV产业链,创建一种合理的盈利模式。综合考虑行业特长和网络优势,构建理想的IPTV业务平台。形成一个共存互补,资源共享的融合网络。推进“三网融合”,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当然,对于IPTV来说,建立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至关重要。作为产业链的领导者,运营商必须创造一种合理的盈利模式,提供一个很理想的平台,让包括内容开发商和提供商在内的产业链各方有利可图,以鼓励他们开发出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来。
三网融合走到今天,几经周折,尽管至今仍然在不断探索之中,但IPTV的美好前景为三网融合提供了契机。IPTV的盈利模式表明,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仍有长期共存、资源互补而又展开竞争的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