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思文凯和马志鸿答记者问

互联网 | 编辑: 2005-09-07 00:00:00转载

网易科技频道在上海对爱立信战略与技术峰会做现场直播报道,以下为爱立信总裁思文凯及爱立信大中华区总裁马志鸿答记者提问.

    网易科技频道在上海对爱立信战略与技术峰会做现场直播报道,以下为爱立信总裁思文凯及爱立信大中华区总裁马志鸿答记者提问:

问:爱立信与中国3G的进展具体进展到什么程度?

答:有14000多个组织机构跟我们合作,探讨3G发展方面的动态。但我们首先必须倾听大家的声音,看看大家有什么样的需求。

问:你提到你们在中国的GPRS五市场大与35%,向WCDMA的市场份额,你们觉得能够达到多少?你们的这个市场份额能够保持下去吗?因为现在有一些当地的供应商、其他的来自西方社会的供应商,也在跟你们进行竞争,想从这个市场上分得更的大一块?

答:从2G到3G转变的过程中,有能力的公司就减少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在中国可能有8个厂家,都有雄心踏上3G之路。我们希望能够依然保持35%左右的市场份额。我们觉得,我们现在处于很好的位置,因为现在已经达到了重要的临界点。有着其他的厂商没有的能力、实力。跟当地的这些电信的事业合作,我们深深地扎下根了,35%的市场份额还是能够保持发展的。

问:是不是说其他的西方公司,他们就会失去市场份额呢?

答:关于其他的西方公司我们最好也不要做什么评论了。当然当地的厂家,他们也会有更强的竞争能力的发展。

问:你觉得中国的运营商、跟中国的市场,跟美国的、欧洲的市场有什么重大的区别?

答:我们瑞典的公司能够在中国占到这么大的份额,这是跟其他市场上的区别。这些市场的差异越来越少了,我们看到进行了很多的讨论、磋商,关于在中国怎么进一步推进、推进三重业务的整合市场之间的差异在迅速的缩小,但还是有一个不同,就是因为中国有的地域普及率还是很低的,甚至低于20%,只有10%多的普及率,这是中国市场的特殊之处。

问:关于3G的一个问题。是要争取拿到执照呢,你们觉得在中国的2G的投资什么时候达到高峰?

答:第一个问题请重复一下?

问:您本来是说期待着拿到3G执照,就可以先做一些投资。

答:我们相信,3G执照明年会发下来。关于3G市场的规模,我们估计在初期大约是100亿到120亿美金的市场规模。现在的每个月的用户增长量数百万,这么快的速度,我们必须在网络上加强发展才行。3G跟2G当然有很大的区别,要做3G一开始当然要做额外的投资,有初期的资本支出。但几年之后3G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东西,一旦部署了3G就可能给我们带来新的通信世界,到那个时候又有很多新的机会。这个发展也不是一个跳跃,我们是逐渐演变到3G的。

问:我来自澳大利亚,我有一个问题,有人说3G发展太慢,而且成本太高,可能是无限宽带接入是一个更加实际、成本有效的方法。不知道爱立信在无限宽带接入的环境中,有什么做法?

答:我们待会还有一个发言,会是关于提到你这个问题的,等这个发言之后,大家能够有更加清楚的了解。

问:我想问思文凯先生一个问题,战略方面04跟05年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呢?

答:我们当然是看到随着3G时代的到来我们会更加进一步倾听用户、使用者、运营商的生硬,看他们从我们这里想要什么部署2G的时候我们简单从公司内部部署,3G以后我们要更加重要的有吸收外界的看法的态度。我们在这个领域包括3G网络、融合、固网、移动网络、服务这是我们四个核心的领域。我们在这几个领域发展更强,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们将来能更快的作出反应,而且更加贴近我们的客户的要求。我们将会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市场份额。

问:我想问思文凯先生,你说市场不只是一个市场,也是一个制造、研发的中心。产业界也在提,爱立信前不久打算在中国市场做一个大的投资,爱立信如何看待在中国的进一步投资、和市场份额的问题?印度市场未来得5年会有多大的投资?

答:我想说,作为一家全球公司我们当然是希望能够在成本高效的国家里运作,希望达到规模经济效益。但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贴近客户、市场。在好几个方面都希望能够做到最好,不是只突出一面。我们在瑞典也有供应中枢,在中国也有活动,而在印度的活动是有限的,基本是服务于印度市场,但我们也是在部署着非常多的设备,因为印度是跟中国一样,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在那里的市场发展份额增加也非常快,到目前为止印度制造的设施,实际还不是为整个地区供应的中枢,而中国是有着非常强劲的基础、传统,它有着很强的制造能力,而且制造业的文化、体制都非常的强。我们在中国,可以说是做的一个主要的制造中心,研发方面主要的中心还是在瑞典。

最后可能还有时间问一个问题。

问:我们发现案例性的份额占到40%以上,爱立信面临竞争对手,最大的核心差异、竞争优势是什么?爱立信有什么新的策略?谢谢!

答:我先简单的说一下,马志鸿还可以再补充。

    自从我们这个公司创始以来一直面临着竞争,我们一直在竞争中保持者我们的强势。我们首先要保证,永远要站在技术的前沿,同时也要确保我们的卓越的运营,达到最高的标准。这样我们在任何一个流程里都不应该有任何不必要的浪费。我们要对我们的用户、客户做出最快、最迅疾的反应。这样就能够使我们的竞争优势得到增强。当然在中国,我们是有像华为这样的竞争对手,但其他的地方也有竞争对手。这种竞争的激烈性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什么地方都有,我们不害怕我们有传统,会一直跟我们的客户加强合作,有非常好的战略给他们提供很好的服务。(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更多精彩的精彩IT新闻电视,请点击进入 PChome新闻中心

如果对本栏目有任何建议、意见或问题,或者有任何IT业界资讯、厂商新闻视频内容合作,欢迎点击 PChome新闻中心联络页面 发邮件或致电021-64480216/7*222联系, 我们会尽快给予回复,并且感谢大家对PChome新闻中心一贯的关注和支持!

厂商过往新闻发布请点击PChome新闻中心 厂商新闻专区 查询,或点击 PChome新闻中心联络页面 及致电021-6480217/6*222直接联系。

更多优惠,更多惊喜,请拨DELL免费电话800-858-2336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