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仅认为Linux生命力有限,还认为那些口头上说它生命力无限的人,至少心里也是怀疑的。所以,花费唇舌去论证Linux是过眼云烟,即使论证本身无懈可击,也还是于事无补。
1999年10月,我写了一篇题为《自由软件过眼云烟》的文章,说自由软件是靠热心人士的自愿参与来维系的,即使这种模式红极一时,备受追捧,也不可能成气候。文章写成后,感觉虽然幼稚,但观点没错,便拿去发表。
2002年1月,我把该文归入文集,并特意写了段后记,以印证该文的结论:“本文发表后一个多月,经营Linux系统的VA Software在美国NASDAQ上市,当天股价高达239.25美元,后来最低跌至0.76美元,现在在3美元左右徘徊。另一家经营Linux的公司Red Hat,在本文发表后两个多月,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点141.25美元,后来最低跌至2.4美元,现在在8美元左右徘徊。尽管如此,现在国内仍然有软件公司将这些代码汉化,冠以‘国产软件’之名,以‘支持民族软件产业’的旗号促销。”
昨天,我又读到一篇关于“国产Linux”近况和前景的长篇报道。这篇报道的主题大致有两个,一是“舶来Linux”抢占了“国产Linux”的市场份额,二是全球Linux市场前景普遍不佳,往日有实力的支持者变得越来越三心二意。
我们撇开细枝末节,把人事变动和技术讨论放在一边,只从大处着眼,有一点是不管站在哪个立场上的人都没有异议的,那就是:如果有关部门停止扶持,这些“国产软件”的业务就会大大萎缩。大家有异议的地方只是,究竟该不该让它萎缩。
这也正是我当年认为自己幼稚的地方:我不仅认为Linux生命力有限,还认为那些口头上说它生命力无限的人,至少心里也是怀疑的。所以,花费唇舌去论证Linux是过眼云烟,即使论证本身无懈可击,也还是于事无补。不可能说服跃跃欲试的人,让他们停止折腾。
为什么?因为他们之所以满腔热忱地去折腾,是由于折腾所花的钱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那难道就没有真心认为Linux有前途的人吗?当然有,当年把股价抬到颠峰的股民就是。问题是,那些股民们早就惊醒并退场了。只要花的是自己的钱,用不着别人去搬弄什么经济学、说什么大道理,谁都能迅速地看清究竟应该扶持谁、不应该扶持谁。
一转眼,国产Linux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接受扶持已经六年了,但成果如何,有目共睹。当然,对于国产Linux可以说技术的资金还是不够,技术还是不够强,应用软件脱了节等等。这些当然都是事实,问题是,为什么普通股民很快就能看清事实,而“产业扶持专家”花了六年还看不清楚?
很难有什么别的集资方式比股市更客观。通过银行集资,企业家只需用产品的前景打动个别银行家即可。但通过股市集资,企业家却必须要打动市场中潜在的每个投资者。最重要的是,这些投资者往往都是“花自己的钱替自己办事”,所以不可能被收买。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把需要资金的企业“推”给市场,让市场决定谁能赢得投资?要扶持“国产软件”,为什么不直接让他们自己上市集资?
每当谈到什么产业才是值得政府扶持的产业,我都忍不住要引用中国香港前财政司郭伯伟爵士(Sir John Cowperthwaite)的名言。当有商人向他游说,要求政府扶持时,郭伯伟就回答:“要政府发挥扶持产业的效力,政府官员必须对过去、现在、未来都掌握充分的资料,才能知道什么是值得鼓励的好行业,什么是要抑制的坏行业。但这是任何凡夫俗子都无法胜任的。况且,许多国家的经验也很清楚地表明,给某些行业提供优厚的发展条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扭曲或抑制另外一些行业的发展。所谓理想的行业,不就是那些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无需依赖任何津贴和优惠也能站稳脚跟并蓬勃发展的行业吗?”(《互联网周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