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
几乎所有网友都在参与,港澳台同胞在参与,孩子在参与,
老人在参与,残疾人在参与,拾荒者也在参与——
中国网友:我们的心被震到了一起
这是200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第三次大规模介入公共突发事件。
5·12下午汶川强震,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动员了从上到下几乎所有人。新浪论坛随即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21.3%的人“有”亲人或朋友身在地震灾区,75.0%的人表示“没有”但同样为灾区的同胞祝福。网易调查结果也类似:有80.3%的人表示“没有认识的人在灾区,但同样关心”。
“小鱼,你家有帐篷吗?”
据新浪调查,47.8%的人是首先通过网络或电视得知地震信息的。自己察觉到震感的占35.7%,还有13.2%的人是通过身边人说。对处于灾区以外的普通公众来说,主要信息渠道依旧是媒体,互联网更是当仁不让地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5月12日~16日,北京市某高校即将硕士毕业的小刘,整整四天没有离开过电脑半步。地震的发生,让她甚至无暇顾及即将开始的论文答辩。每天就是不停地点击鼠标,在几个大的门户网站间来回穿梭,每隔5分钟刷新一次页面,随时向同学通报最新进展。小刘的家在陕西,家里受地震影响并不大,但她仍然近乎疯狂地关注每一条和地震有关的信息。以往爱看的娱乐、八卦等新闻,已经无法让她提起半点儿兴趣。
“就在我敲下这些文字时,仍感觉到两次明显的晃动。从地震发生到现在十几个小时里,感觉到的余震最少在20次以上。天微微亮了,外面仍在下雨。希望今天一切都好,所有的人都平安,只要能上网,我还会来这里说说最新情况。”
天涯论坛上,一位网名叫做“伤情小鱼9”的成都网友,5月13日发了一篇亲历地震的主题帖,题目叫做“余震不断,凌晨醒来,房子仍在轻微晃动……”该帖很快被顶上天涯首页,引起广泛关注。“小鱼,看到你发帖就放心了。”不少网友这样回帖。还有人叮嘱她,方便的话,发个微笑的照片上来。一个北京的网友说:“小鱼,你家有帐篷吗?如果没有的话,给我留个通信地址,我去看看在北京还能不能买到。送你。”
网络上,关于地震灾区现场的在线直播和亲历帖,是各大论坛最受关注的内容。众网友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着灾难的现场和全民抗灾的场景,共同表达着一句话——“这一刻,我们都是四川人。”
QQ群、MSN、博客、“小圈子”,都已成为网友传播即时信息的重要手段。
“我们和四川人民同在”,“祈祷并祝福中”,“大家都去捐款和献血吧!”家在安徽的小吴发现,这两天自己QQ上的三个老乡群,都迅速改了群公告。几乎所有的QQ群,都在转发或讨论有关地震的信息,不再有无聊的“灌水”,一些“潜水员”(很少发言的人)也都“浮上水面”,开始参与讨论。而一切跟地震无关的话题,都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很少有人响应。
5月14日,在一个叫做“纪录片”的博客里,博主发表了一篇日志,《最长的一夜,我亲历的5·12地震》。文章开头,作者写道:“作为这场灾难的经历者,救灾者,记录者,我为自己打下的每一个字,每一张图负责。”
“地震发生后两小时,16:20左右,我和同事接到通知回单位参加抢险队前往汉旺抢险……18:54车途中全是倒塌的民舍。7:30左右我们到达汉旺。一跳下车群众就过来:‘救救我们吧,房子埋了10多个人’。跑步穿越汉旺城区,看到的是满目疮痍,新房子被撕开,旧房完全倒塌,所有建筑全被破坏。极目所看,满地狼藉,摩托车,自行车,鞋子……哭泣的人们摇摇晃晃地向城外走去。”
在这篇日志的结尾,博主留下了这样的话,“本日志快写完时,又发生余震,明显感觉房屋在摇动。插头一拔冲到外面。没保存,只好从头写。”
中学教师杨章伟,在他的博客里表达了对学生的感谢。“在楼下惊魂未定的同时,我接到了学生凤的电话,她急促地告诉我:‘地震了!赶快跑!……’后来声音就断断续续听不清楚了,感谢学生,在那样危急的情况下,还想到的是老师的安危。还有学生龙,夜里还发短信告诉我可能在某个时段有余震,望老师们注重安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