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反思社会责任手机媒体能否做更多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05-28 13:39:00转载

5月28日消息,在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增值服务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绿色应用与创新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发言代表均对公司在5·12汶川大地震灾害中的表现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在我国手机普及率已经超过40%的新环境下,手机已经成为高速便捷的一种新型媒体,上关国计,下系民生,如何利用手机更及时、更准确地为灾区人民送去爱心捐款、抗灾知识、平安信息等服务,满足更多的灾后需求,成为运营商所面临的一个新挑战,中国移动还表示,愿意开放心态接受更多可行建议。

短信捐款和手机寻亲热线

据介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本次地震救灾过程中,均第一时间启动了短信捐款通道,此举受到了广大用户的热情反馈。中国移动用户捐款早已突破一亿元大关,中国联通则表示,在地震发生的前三天,短信捐款就一举突破千万元。 此外,中国联通还通过绿色通道,为中国扶贫协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等多个组织都开通了募捐的平台,开展募捐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在灾区通信开始恢复后,移动运营商还纷纷开通了寻亲、救灾等热线。中国移动开通了10086中国移动生命探寻热线以及12580的寻亲查询热线,中国联通则开通了10010和10198寻亲救灾热线。

在灾后重建工作启动后,中国移动与教育部协商后,也开通了12581心理咨询热线。

新媒体快速传播信息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也能够满足人们对灾情的信息需求,据了解,中国移动在灾后的24小时内启动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直播,通过手机对央视新闻频道进行直播,小区短信、飞信、无线音乐等服务也为手机用户提供了一些最新的信息。

此外,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还联合传统媒体开通了抗震救灾系列手机报,中国移动同时也开通了该主题的彩信报。中国移动利用短信、彩信、手机报等方式配合政府抗震救灾进行的信息发布工作已经体现了新媒体的优势,在四川,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各类抗震救灾的信息12.03亿条。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四川移动则联合美国摩卡公司,梳理、翻译成新闻的信息,免费传送给在四川的外国友人,提供信息的援助。

向社会征集更多可行建议

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目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纷纷推出了抗震救灾为主题的彩铃业务,通过新媒体来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沉痛悼念,并表明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坚定决心。此外,借助手机这个载体,小区短信、网络扫描、手机定位等通信技术手段也为地震应急救灾提供了辅助信息。

在增值业务这个领域目前已经为抗震救灾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否还能够做得更好呢?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如何利用新型手机媒体来提供更多帮助,还需要集思广益。

中国移动数据部合作管理处副经理颜忠伟呼吁,请各位合作伙伴及社会人士与中国移动共同探讨,在灾区重建家园时,在增值业务领域还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电信运营商践行社会责任,为救灾更多尽一分力。(文/析儿)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