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后,社会各方纷纷伸出援手,在今年家电行业捐款排行榜上,久未露面的段永平和他掌管的企业步步高捐了2700万,可能不了解内情的人都以为,像步步高这样以VCD起家的企业日子仍旧过得很好。
但殊不知,段永平低调隐居幕后,但却以oppomp3播放器、复读机和学生音乐手机等产品成功转型,和国内正在生死线之间挣扎的DVD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曾因专利费之剑高悬而惨遭打压的中国碟机行业,可以说仍在夹缝中生存。
而蓝光时代的来临,会不会给国内DVD带来新的机遇?在11家中国企业获得蓝光授权后,中国碟机行业似乎迎来了曙光。
“关于蓝光授权事宜,公司现在还不适合对外发布”。部分获得授权的企业,婉拒了本报记者的采访。有业内人士则私底下透露,“我们当然也担心在专利费问题上重蹈覆辙”,据悉,绝大部分企业更希望在新一轮产业机会上把握应有的主动权。同时有消息传出,出于对高额专利费的担忧及改装生产线的过高投入,使得一些国内企业仍然考虑坚持做中国版HDDVD,来反击蓝光。
国内企业持观望态度
5月21日,蓝光行业协会光盘协会董事长小塚雅之透露,不少中国、印度、韩国、日本厂商已经获得了蓝光光盘格式授权。包括TCL、德赛、大连华录、南京万利达、花仙子等在内的11家碟机企业已经加入到蓝光阵营。
德赛品牌管理中心国际市场部总经理张人天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在今年4月份香港电子展上已经展示蓝光产品,目前已经获得国外订单,将在6月份生产蓝光产品出口欧洲。他透露,德赛是国内最早拿到蓝光授权的企业之一。
张人天认为,在国内市场上,德赛也随时可以推出自我品牌的蓝光产品,但要取决于市场的启动。他认为,受到价格、片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国内市场至少需要2-3年时间才能进入蓝光时代。
有分析认为,目前德赛这种模式仍旧停留在OEM时代,因此生产所需要缴纳的专利费将由客户承担,而德赛扮演的是生产的角色。除了生产线的更新以外,这和目前国内DVD产业所能主营的业务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不过,早在去年之前,包括LG、松下等企业均表示将加速把蓝光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如果整个产业迅速崛起,国内企业在产能转移时仍能把握不少商机。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德赛透露了蓝光计划以外,部分获得授权的企业讳莫如深。TCL方面答复说“公司现在还不适合对此类问题进行发布”,而万利达方面也没有明确答复。
专利费仍是最大瓶颈
“我们仍旧担心专利费问题”,一业内人士透露,虽然拥有蓝光技术的企业不如DVD时代多,专利费收取问题上也可能不像当年混乱,但显然,经历了DVD时代3C、6C、1C疯狂掠夺的碟机企业,仍然心有余悸。
对此,小塚雅之认为,此前DVD年代的专利收费确实存在很大问题,而在BD(蓝光)时代,专利持有者将会吸取这一教训,会通过成立一个专利池,简化专利收费方式。但在具体的方案出台之前,国内企业显然不敢轻易上马新生产线,何况这个专利阵营内部,索尼和松下在收取专利费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此外,相比从录像机过渡到DVD形式,从DVD过渡到蓝光,市场环境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来自网络下载的威胁,其高昂的价格让消费者敬而远之,市场启动不利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目前,索尼在中国市场推出的蓝光碟机价格在4990元,而松下与大连华录合资生产的蓝光碟机的价格则在5999元,先锋个别型号的蓝光碟机价格居然高达万元。记者从苏宁、国美等卖场获悉,蓝光DVD更多是作为企业展示形象,销售量微乎其微。
最为重要的是,下一代高清碟机价格高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蓝光和HDDVD碟机都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而上游的蓝色激光器、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也都处于小批量规模生产,导致成本高昂。但是,以蓝光为例,生产蓝光碟机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线,但每条生产线投资超亿元,这是很多中国企业有所顾虑的:在投入巨资生产后,有可能会遭到专利阵营的封杀。这是国内企业在DVD时代付出惨重代价得出的经验,显然不易淡忘。
CHDVD或成制衡力量
“这就是所谓的先上车再买票的问题,中国的DVD企业在投入大资金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后,将很可能面临新一轮的蓝光碟机价格战和专利危机。”中国电子音响协会秘书长金正龙认为,中国碟机企业在蓝光时代可能难以避免DVD时代的类似境遇。
让中国企业有能力叫板蓝光专利阵营的是中国庞大的市场,显然,要实现蓝光产品的快速提升,中国市场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是有效的利器。因此,尽管在索尼表态,为了防止蓝光播放机价格像传统DVD一样暴跌之时,管理蓝光光盘规格的部门尚未把技术授权给任何一家中国内地厂商。
不过,在专利阴影一日难以解除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蓝光态度都会保持谨慎。记者获悉,去年年底,中国华录集团已代表中国碟机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标准AVS和DRA申请成为蓝光格式专利池的核心专利。目前,这两项专利的入池审核仍在进行中,如果能够进入,则意味着中国碟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享受部分专利互换。
“尽管国际市场已经倒向了蓝光标准一方,但是并不意味着中国市场会采用国际标准。”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潘龙法表示。而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由于碟机行业的地域性很强,东芝公司已表示将继续和中国企业合作,支持中国企业继续开发CHDVD(中国版HDDVD)技术。
张人天认为,尽管HDDVD也无法躲过专利费问题,但已经加入自身专利的标准,会在专利对话上取得一定的发言权,而这也可以很好地避免蓝光垄断,保护中国市场良好的发展。
1993年-1999年
●VCD兴起并陷入价格战
1993年9月,留美学者姜万勐、孙燕生将MPEG(图像解压缩)技术应用到音像新产品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VCD,并斥资在安徽建立万燕电子系统有限公司,为中国人开启了家庭影视的时代。1994年,万燕批量生产VCD,初期由于片源不配套,使VCD在市场发展上停滞了很长的一段时间。1995年,盗版CD和VCD大量在中国沿海城镇出现,中国消费者开始接受并熟悉VCD这一新生事物。
1996年开始到1997年,中国的VCD市场每年以数倍的速度增长。从60万台猛增至1000万台,并催生了爱多、步步高、新科等内地新名牌。1998年,中国VCD行业出现首次危机。厦新电子、广东万燕等SVCD阵营展开与广东爱多等VCD阵营的争吵,信息产业部为此制定《超级VCD系统行业规范》。
1999年,各主要生产厂家不约而同开始大规模降价,由于出现恶性价格竞争,行业平均利润大幅降低,企业出现亏损,不少知名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1999年至2002年
●DVD盛极一时到危机爆发
在央视标王的位置上,爱多、金正都出现在榜单上,足可表明碟机行业当时的辉煌。而爱多创始人胡志标从央视标王摇身变为阶下囚,爱多走向破产,时间不过两年,这又折射出这个行业由盛转衰的“加速度”。
2002年,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国外DVD企业打出知识产权牌。先是欧盟海关对我国企业出口DVD实施扣押,迫使我国企业交纳专利费;随后,包括6C、3C、1C的技术开发商打着专利费大旗,开始逼宫国内企业。
2002年,中国作为世界DVD生产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但是未出现能够对抗国外品牌的知名品牌;中国DVD产品无论是外观还是功能都堪称一流,但是行业标准和核心技术已经为国外品牌所控制;国产DVD市场占有率高达86%,但是价格却比国外品牌平均低20%左右。
2002年-2005年
●DVD逐渐走向衰落
2003年,中国DVD遭遇“滑铁卢”。这一年的8月底至9月初,整个DVD行业出现了产业规模扩大和经济效益整体下滑的严重态势。从产业规模和市场来看,中国稳稳地坐上了DVD生产大国的位置———DVD全球年生产量可达8000万台左右,在我国生产的就约为6800万台,占据了85%的份额。去年产地在中国的DVD出口高达5000万台以上,内销量也突破1300万台。但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数字,中国是一个DVD生产大国,但不是DVD生产强国。
2004年,深圳爆出有近30家DVD企业在上半年先后倒闭,消息一出惊动了整个碟机行业。往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国内DVD企业正在经历着惨淡经营的阵痛期。
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5月份,上海口岸国内企业生产出口的DVD同比下降了78.6%,而外资企业的出口却以10.7%的速度增长。在上海口岸出口的278.7万台DVD中,256.3万台由在华的外资企业生产,国内企业仅占19.3万台,97%为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原先的一些出口大户的牌子已悄然隐退。
时间进入2006年,在专利费的不断挤压下,每台DVD利润甚至低于30元。而从2002年至今,向DVD企业征收专利费用的机构由当初的1家变成了37家,专利费从最初的每台5美元也涨到了二十多美元。大部分碟机企业纷纷转型。
2005年至今
●高清救亡群雄并起
在行业爆发专利危机陷入困境后,下一代DVD技术的各种声音突然纷繁复杂起来。当中爆发过EVD、HVD、HDV三方争夺,让人眼花缭乱。其中,EVD在金典集团张宝全的炒作下,风头最劲。信息产业部把简称为EVD的《高密度激光视盘系统技术规范》颁布为中国电子行业推荐性标准。
在2006年结束之际,几大高清联盟躁动起来。在国外,作为下一代高清DVD代表的HDDVD和Blue-rayDisc争执不下,而在国内,EVD产业联盟在北京正式亮相,共同发布了EVD产业联盟《中国EVD产业联盟北京宣言》,正式提出———2008年EVD基本替代DVD.但至今,2008年已经过半,EVD却逐渐踪影全无,即使是国美集团董事长黄光裕的加盟也无法挽回颓势。
2007年9月,HDDVD中国版宣布成立“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由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成立的该联盟,成员包括微软、东芝、NEC、时代华纳、中国唱片公司、TCL、海尔、新科等31家厂商,涉及高清DVD产业链的软硬件厂商、内容商。中国版HDDVD正式取名为CHDVD.
今年年初,在东芝宣布放弃HDDVD标准,蓝光胜出下一代高清标准后,蓝光加速了全球的布局。而在中国,经历了DVD时代阵痛的企业,开始谋求在专利领域获得部分话语权,但成功与否仍充满悬念。
-记者观察
碟机业复兴难言乐观
显然,蓝光阵营的成员相当看好中国市场。在先锋、索尼等企业先后在华推出蓝光产品后,据了解,松下蓝光碟机已于几周前在中国上市,市场零售价为5999元。根据日本、美国市场的发展情况,有预测认为,未来两年蓝光产品在中国市场会有翻倍的增长,三年后将会超过日本市场。在高清DVD下一代标准中,虽然中国尚无话语权,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却吸引着蓝光阵营。
对于蓝光阵营而言,一两款产品上市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重要的是要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比如片源、碟片都从哪里来,价格能否被市场接受,从标准之争获胜的蓝光,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也成为蓝光能否说服国内企业投入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也给了时间让中国企业好好思考如何在下一代DVD标准中为自己争取更有利的筹码。
显然,作为下一代标准,蓝光对于沦陷在DVD专利费阵痛中无法自拔的国内企业而言,无疑是很大的诱惑,但在分清蓝光是蛋糕、还是裹着糖衣的专利炮弹的情况下,过去的经验告诉中国企业一定要慎重。
在目前我们看到可以叫板蓝光的做法中,中国版HDDVD是抗衡蓝光、谋求话语权的一个途径,不过,国内企业要清醒认识到的是,或者这仅仅是一个途径,仅能为国内企业在蓝光攻克市场之前谋取更多话语权。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在于,全球各大电影公司全面倒向蓝光,是HDDVD在全球败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全球如此,早已加入WTO的中国显然不可能独善其身。此外,中国华录集团已代表中国碟机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标准AVS和DRA申请成为蓝光格式专利池的核心专利的做法,道路并不平坦。但蓝光阵营也意识到,在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是否加入并大力推动,也成为蓝光能否主导中国、从而在全球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关键。庞大的市场会否让蓝光阵营妥协,让中国企业在蓝光产业中分得一杯羹,还有待观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