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HOME:小浏览器的大世界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8-07-03 00:30:00原创

面对开源的火狐,闭塞的IE,来自挪威"开放但不开源"的浏览器Opera正在凭借Desktop/Mobile/Mini系列所具有的小巧、快速、可定制性向中国网民展示一个具有统一的品牌,趋于一致的用户体验的浏览器产品。

中国,北京,CBD,与央视新大楼隔路相望的富尔大厦里,一群富有朝气的年轻人正在致力于将世界最快的浏览器-Opera介绍给中国的2亿网民。

Opera Software ASA是一家来自北欧挪威的浏览器厂商,同我们熟知的微软IE、Mozilla火狐相比,它的历史其实远远比两者悠久。几乎是在浏览器鼻祖Mosaic发布后不久,挪威最大的电信公司Telenor旗下研究小组的Jon Stephenson von Tetzchner就发现Mosaic的结构有些单调,因此决定和伙伴一起开发一款多结构的网络浏览器。1997年,第一个Opera For Windows版V2.1正式发布,之后Opera Software ASA陆续在后继版本中加入邮件、新闻订阅(RSS)、BT下载、Widget等崭新功能,同时仍然在各种测试中保持着浏览速度的优势。

北欧国家普遍发达的电信业使得移动浏览也成为越来越流行的趋势,而Opera从1998年就已开始着手进行多平台、多操作系统支持的研究。2001年5月,Symbian将Opera做为其内置的浏览器;2004年8月,Opera开始进行Windows Mobile版的研发;而2005年8月10日问世的只有区区几十K大小的Opera Mini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移动浏览器,自发布以来,下载量超过4400万次。

不只是在手机领域,Opera已经把目标瞄准了所有具有屏幕的智能设备,任天堂、索尼早已是Opera的合作伙伴,而iPhone据传闻也将在不久后采用Opera浏览器。

与在全球各地人们对Opera品牌的高认知度不同的是,在网民数量即将超过美国的中国市场,Opera却面临着艰巨的市场拓展困局。虽然Opera已经随着各种品牌的国外手机进入了中国市场,而且已经开始同中国本土的手机制造商如TCL、海尔展开合作,但OEM策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人们并不关心自己的手机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品牌浏览器却成为有志于大力拓展B2C市场的Opera面前的一道自设的门槛。

另一个阻碍Opera在中国普及的重要原因是网页标准的遵从,对于Opera和Firefox共同的竞争对手微软IE来说,这是IE仍然能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重要筹码。

相对于国外对W3C标准的热烈拥抱,中国网站的设计者们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IE独霸浏览器领域的日子里,大量IE私有的属性让中国网民常去的网站在Opera和Firefox中变成结构混乱,惨不忍睹的页面。

而在推动互联网应用普及的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网站上,只能使用ActiveX控件进行加密认证的网上银行,在线支付更进一步阻碍了对W3C标准完全遵从的Opera的拓展。

同Firefox相比,Opera少了一个"开源"的标签,同微软IE相比,Opera多了一个"开放"的标签。正是这种开放而不开源的定位,让Opera既能让内核拥有足够的强壮性,成为目前安全漏洞最少的浏览器。也能在功能拓展上满足个性化用户的需求,标签式浏览、鼠标手势、快速拨号均是由Opera最先独创的功能,而有经验的用户也可以编写js代码对功能进行扩展。

同空中网合作推广Opera Mini;与百度合作将快速拨号页面搜索设置为www.baidu.com;将核心用户的经验大力介绍;支持各种针对中国用户习惯的优化版的推广。一贯低调的Opera正在凭借Opera Desktop/Mobile/Mini系列所具有的小巧、快速、可定制性向中国网民展示一个具有统一的品牌,趋于一致的用户体验的浏览器产品。

而在今年,挪威总部也将加大其在中国区的持续投入,大力发掘和培养优秀的年轻人,使得中国成为Opera继挪威、瑞典、波兰后最大的海外研发中心。

随着使用新内核的Opera 9.5的正式发布,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从其他人的口中知道了这款快速浏览器,而Opera的开发小组也正在秉承其一贯的优秀传统,用"游隼"这种地球上最快的猎鹰名做为最新版的开发代号,为世界提供最极致的浏览体验。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