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的“无线城市”正式推出,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对于这样一项服务,社会上是寄托了较大的希望,而且互联网产业更是希望这是一次互联网从固定领域向移动领域的延伸,希望更加殷切。
不过我还是要顶住很多谩骂为这件事泼点冷水,在今天,基本所有的“无线城市”都还是政绩工程,雷声大,下的雨湿不了多少地面的,而且更是下不长。而且说“无线城市”的政绩工程,不但是中国的事,全世界基本上也是如此。在政府的主导下,运用无线城市的技术,为广大人民提供随时随地的免费或者是低价的上网服务,一方面是容易取悦民众,另一方面又是先进的技术挂上钩,据说也不需要政府太高的成本。这就成为世界各地很多城市关心的问题,西方政客在选举时会拿出来说,中国的官员也需在为老百姓办点实事,体现一些政绩。
先说世界上,这件事喊的地方多,说到了世界哪个城市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高质量的免费的无线上网服务,这基本上是一个笑话。比如说北京最近推无线城市上,就有安徽的用户欢呼,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象北京一样呀?其实你问问几个北京人能拿它真正上网的?全世界能象样的可能只是新加坡了,那个地方小,政府有钱,可以大量的补贴,就是这样也不可能是全覆盖。至于旧金山有强大的GOOGLE支持,还是一个失败的项目。台湾当局当时也要大量投资做无线城市的,去台湾问问,有多少人在使用这种免费服务?
我国的“无线城市”项目大部分是地方政府的信息办牵头,一些相关公司实际操作,它能不能成为有长期发展前景的公共服务呢?我以为可能性很小。
首先,认为“无线城市”的建设成本低,那是白扯。(呵呵,说句粗话),无论何种技术,“无线城市”都不是一个低价的技术。我前面写过多篇文章,所谓一个基站覆盖多少公里,那是没有价值,这一点不意味了成本低,这个基站不可能承载几十万用户,要更多的承载用户,只能做复用,建设更多的基站,成本就会大大增加。而要在室内进行布局,更要进行深度覆盖,就需在更高的成本,这些和电信网的建设一样,都是耗资巨大的建设。而且我们说的“无线城市”是一个接入网,比如中电华通,它要提供“无线城市”,它还需要在全北京建设一个城域的网络,如果没有这样的网络,就需要向电信运营商租带宽,要面向国际还要有国际出口,这些成本都是需要承担的。“无线城市”要建设成为一个可用的网络系统,成本一定是非常高的。
其次,如果没用网络保证表面的低价其实是天价。在做“无线城市”时,低价和免费一直都是一个重要话题。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没有网络保证,表面的低价是没有价值的。比如北京谈无线城市,说是会提供低价的服务。现在可能是价格是包天20元,包月是80元,表面上价格好象不如ADSL价格高,ADSL的情况是,无论是512还是1兆,服务是有基本保证的,如果网络不通或者是速度太慢,用户有权投诉,而运营商也都是必须竭力保证网络畅通。“无线城市”80元包月,表面上不高,但是它的这个体系是大家共享带宽,只要网络上人一多,速度就没有办法保证,而且覆盖的范围远远不够,包月其实很可能是天价,就是绝大部分时间很难使用。其实这个情况,不如是按时计费,用户能用就计费,不能用,就不计费。
再次,靠广告救不了一个产业。这句话我不知道说过多少次了,我自己一直做媒体,广告是我主要收入,我不知道做广告多难?很多人说互联网企业赚了大钱,有几个互联网企业赚了大钱?现在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不过30亿左右年收入,排不到房地产公司的100号,连设备制造商的收入都是远远不如。问题就是出在间接收费的模式,互联网主要开支还是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如果要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还想通过免费或是间接收费来推进这个产业,不缔是天方夜谈。中国一年广告收入能有多少?各个行业加起来,不过千亿吧。只相当华为一年的收入。因此,靠广告真是救不了一个产业。也救不了“无线城市”。
目前,“无线城市”的思路,在商业模式上没有走出真正的误区,而在技术上,未有根本的突破,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相对低价,又是较好覆盖的上网服务,还是一个远未解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看一点也乐观不起来。
网友评论